成立“創新社”,清職院學生獲專利授權30多項

高職院校的學生也能搞發明創造、發表學術論文?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下稱“清職院”)的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2019年7月至今,該校學生專利申請115項、獲專利授權30多項,2篇學術論文獲得省級獎項。

成立“创新社”,清职院学生获专利授权30多项

2019年,清職院學生向省級非遺項目瑤族銀飾製作技藝傳承人瞭解銀飾製作工藝。

“在我們的科研項目團隊中,學生不是隻幹跑跑腿的體力活,教師要在各個環節帶著學生、指導他們如何做。” 清職院教務科研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高度重視科研育人,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科研調研,包括收集整理文獻資料,設計調查問卷,深入社會基層,撰寫調研報告等,“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更激發了他們對當地經濟社會的關注,有利於培養他們服務社會的心志。”

清職院採取多種制度和措施,調動學生的科研興趣和信心。成立“創新社”,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入社參加創新創造;明確規定學生的發明專利、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可以代替畢業設計和論文,並對此給予最高1萬元的獎勵。

清職院食品藥品學院還通過組建課外學術提升小組,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今年2月,該小組成員撰寫的論文在美國學術期刊上發表,這是清職院學生首次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通過科研育人讓高職學生認識自我、挑戰自我、重塑自我,給他們的人生注入強大的自信能量,這就是我指導他們搞科研的價值意義所在。”清職院“創新社”指導老師、科研指導老師肖卓霖如是評價自己的工作。

不少參與社會調研的學生紛紛表示,自己此前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較為簡單,而參加調研採訪後思想變得更加豐富,想法也更易落地。

【記者】蘇晨

【通訊員】曾數桂

【作者】 蘇晨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