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消费同比下降19%“报复性消费”何时到来?

【侨报综合报道】17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9%,大约跌回2016年一季度时的水平。其中,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商品零售7.2553万亿元,下降15.8%。有学者表示,考虑到本土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中国消费今后料将平稳复苏。

一季度消费同比下降19%“报复性消费”何时到来?

4月8日,武汉“解封”首日,在汉口吉庆街蔡林记热干面店,民众有序排队购买热干面。图为热干面店老板将客人购买的热干面打包发放。(图片来源:中新社)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近日出炉,消费在疫情重压下直降19%。但随着本土疫情传播基本被阻断,3月中国消费出现回暖迹象。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至2月收窄4.7个百分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一季度中国消费表现与疫情防控措施力度基本相称,符合预期。今后,消费料将继续稳步回升,特别是餐饮、旅游等行业将明显回暖。

“报复性”消费增长尚未到来

中新社17日报道,“酒馆复工以来生意平缓上升,较去年同期有提升。”主打夜间消费的成都贰麻酒馆负责人林夕说,天气转暖和疫情缓解给夜间经济带来活力,但“爆炸性”的消费增长尚未到来,餐饮行业“自救”之路仍在进行。

部分食材成本提高,房租、员工工资等固定开支难以削减,近两个月的“餐饮寒冬”是许多餐饮企业在疫情暴发后的共同记忆。不少餐饮从业人员表示,相关行业影响外溢、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是“报复性消费”迟迟未到的主要原因。

“餐饮和娱乐、旅游不分家,乐山的娱乐业、旅游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这些因素影响了餐饮业的生意。”乐山张公桥好吃街餐饮协会会长范宗友表示,“最近麻辣烫、烧烤、烤鱼、钵钵鸡、跷脚牛肉这些生意已经逐渐好起来了,一些店铺凌晨仍在营业。”范宗友认为,“报复性消费”可能迟到,但终究会到来。

餐饮企业自救 转战互联网

为推动消费,小龙坎控股集团媒介公关经理邵茜表示,小龙坎火锅近期联手爱奇艺节目“青春有你2”,为训练生们送上热辣火锅餐。同时,同款定制自热火锅也在小龙坎天猫旗舰店上线,受到众多粉丝们的追捧青睐。

在此前中国疫情高发期,转战互联网是不少餐饮企业的首要选择。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线下堂食“解禁”,互联网依然是众多餐饮商家挽回消费信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专家:重点在于提振消费者信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认为,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居民外出日渐活跃,复工复产稳步提升,中国消费回暖态势有望持续。但考虑到民众对出门仍有顾虑,线下消费依然受到抑制,这一回暖态势可能更多体现在某些行业和区域内,是“局部性、恢复性的”。

近年来,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提振消费成为稳定经济当务之急。中国不少地方已出台多项措施刺激消费,例如南京提出每周休息两天半,让人们时间消费等。

依绍华称,促进消费的重点在于提振消费者信心,稳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让民众对未来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增长有良好预期,这样才会有底气“买买买”。

在王军看来,除稳定消费者预期外,中国还应加大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力度。(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