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这些一千多年前唐人留下的诗句,描绘的都是同一个场景——玄宗李隆基过生日时,宫中驯养的几百匹骏马翩翩起舞,口衔酒杯为帝王祝寿。昨日,这个千年来只在诗句中存在的场景“复活”了,记者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目睹了这场源自唐代的“舞马衔杯”。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于1970年出土于西安,壶的造型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和马镫的形状,壶口偏在一侧,上面是一个小巧的覆莲瓣式壶盖,盖顶和弓形壶柄由一条银链连接,壶身两面各凸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伏拜的骏马图案。壶整体均鎏有一层黄灿灿的金色,与壶体交相辉映,色调格外和谐。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中,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是一把唐代的鎏金银壶。它与三彩载乐骆驼俑、双环望仙髻女舞俑一起,展示着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文明风貌。 而熟悉历史的人,对它的感情会更加复杂。因为这把银壶在展现唐王朝包容万邦的气象之时,也是一曲王朝盛极而衰的挽歌。

何家村的位置是在唐代长安城兴化坊中部偏西南处。 早期考证认为,这些珍宝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因安禄山之乱逃奔四川时,邠王李守礼的后人所窖藏。最后认识统一为:何家村窖藏的主人应该是唐代尚书租庸使刘震,窖藏埋藏年代应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的泾原兵变时,也因兵乱保存到现代。租庸使的职责之一就是保管朝廷的财物。据《唐两京城坊考》和《无双传》记载,刘震有条件、有权力携带经过他精心挑选的宫廷珍宝逃跑。但城门守卫不敢开城门放行,刘震只得在难以出城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不返回家中,将这些珍宝埋藏起来。后刘震叛变,很快,唐军收复长安后被处斩。

舞马衔杯

银壶上的马为舞马,它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表演马舞的马,故此壶称为“舞马衔杯纹银壶”。自先秦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骑术得到很大发展,不仅应用于军事训练、作战,也作为杂技演出供人娱乐。唐玄宗手下的梨园弟子,曾为他训练了不少舞马。这些马用金银珠玉装饰缨络和鬃毛,背上披挂文绣彩衣,按毛色分门别类,又选年少俊美的乐工数人,为舞马表演时伴奏乐曲。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每年的8月5日是唐玄宗生日,要举行盛大的庆贺宴会和乐舞表演,场面宏伟。每当这天,唐玄宗都要传令在兴庆宫的勤政楼下表演马舞。表演时,这些舞马随着《倾杯乐》乐曲的旋律节拍起舞,昂首扬尾,纵横往来,做各种舞姿。表演时,除群马共舞外,还可单匹独演。有时安设三层板床,驭手乘马而上,可在上面旋转如飞。有时又由一大力士举一榻,让马舞于榻上。当时气氛达到最高潮时,舞马会用嘴衔起装满酒的酒杯,递到唐玄宗手中,为他祝贺生日。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安史之乱以后,“舞马”技艺逐渐失传,仅以文字形式流传于世。此壶被发现后,成为唯一能证明唐玄宗生日宴会上舞马衔杯祝寿的实物资料。

鎏金舞马衔杯 器形

舞马壶出土的时候,外底有墨书“十三两半”,今已不存,银壶通体抛光,舞马纹,提梁,壶盖及壶体圈足相接处鎏金,金色与硫化变暗壶体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器形上,该壶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壶身扁圆,前端有一圆形开口,配有盖子;盖子上有錾刻出来的花萼形纹,盖子顶端铆接一环;环后有14厘米长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有用银条捶揲出来的内平外有凸棱的提梁,提梁两端分别缠绕三圈1厘米宽的银丝,前端捶揲成三瓣树叶形与壶体焊接。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唐代开放包容,对外交流空前频繁,因此有着大量异域风格的器物存世,当时有很多瓷壶也仿皮囊壶,但银壶仅此一件,应该是当时工匠为适应皇帝外出,借鉴了皮囊壶的外形製作的,是体现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实例,殊为珍贵。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壶的制作方式是,把一块银板捶打出壶身和圈足的大致外形,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身两侧捶打出凸出于壶身表面的舞马纹,然后再将银板两端黏压焊接,打磨平整后抛光,巧妙的掩盖住接缝,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壶身与圈足相接处,錾刻一圈“同心结”式二方联连续构图的鎏金纹样。壶底是一块椭圆形银片,先镶嵌后焊接的做法结合于壶体,由于时间久远,焊料脱落,现在有一长1厘米宽约0.08厘米的缝隙。何家村窖藏其他金银器皿的制作,都是器身与底一体制作,圈足单独制作,然后焊接。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 壶底脱焊的情况 ”

该银壶最为出彩,也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壶身两侧捶打成型后鎏金的舞马纹。舞马颈后有长长的鬃毛,前肢伸直,后肢弯曲,似在腾起,尾巴后扬,脖子上的绶带飘起,口衔酒杯,颇具动感。但不知是何种原因,两侧的舞马纹并不一致,右侧的纹样清晰,肌肉线条矫健有力,左侧的肌肉稍臃肿,衔杯纹也比较粗糙,眼睛模糊不清,旁边有凹陷,锈蚀也比右侧严重。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马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战争、运输和驿传,在唐代还用于宫廷娱乐,比如非常流行的马球,但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唐玄宗时期的舞马。

文献上记载,唐玄宗时期的舞马表演装束讲究,内容也非常丰富,每年八月初五李隆基生日那天,都要在兴庆宫举行盛大庆祝活动,舞马在《倾杯乐》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虽然此前文献已多次提到“倾杯乐”或者“倾杯曲”,但李隆基本人精通乐律又亲自教习舞马,所以这裡提到的“倾杯乐”是由他本人为舞马活动作曲,也是完全可能的。

唐代留下很多写舞马的诗词,本文开始的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既是其中的代表,张说当时多次目睹舞马表演实况,所以他写道的“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与舞马壶上所表现的舞马纵横应节,徐行跪拜,在曲终之时,衔杯敬酒的场景完全吻合。

鎏金舞马衔杯,不止西方贵族好马中国贵族更上一层楼

两侧舞马纹特写

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仓皇出逃,舞马散落民间,最终为安禄山部将田成嗣所得。在军中宴乐之时,舞马应节起舞,被士兵误以为妖孽而鞭挞致死,舞马从此消失。该舞马壶的存在,不仅应证了史料文献上所记载的舞马一事属实,也说明了何家村窖藏作为皇家窖藏的性质。

文物的背后

李隆基在位早期在李世民和武则天等前代皇帝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大唐王朝,也使中国古代社会达到了鼎盛;在位后期,纵情享乐,怠慢朝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过分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重用安禄山等胡人,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李隆基对唐的中衰有著不可推卸的责任。舞马祝寿,也正是他纵情享乐的证据。

没有图像资料及文献的具体描述,我们无从得知杨贵妃是怎样的容貌以至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旧唐书》和《新唐书》对于李隆基如何得到杨贵妃一事有著不同的说法,这里姑且不论。

从我们可以看到的杨贵妃成长经历,可以知道,她的人生多有不幸,也正是因为这种坎坷的成长经历,让杨贵妃总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没有独孤皇后的霸道,没有长孙皇后的干练,也没有武则天的强势。然而一个女子的安静与稍显柔弱,总是能唤醒人的怜爱之心。受过良好教育的她,精通乐律,能歌善舞,加上体态丰腴符合当时审美情调,自然有著迷人魅力。所以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李隆基年长杨贵妃34岁,不大可能是为了床笫之欢而独宠杨贵妃,音乐通常是让两颗心走的最近的纽带,要不然也不会有高山流水的不朽佳话。也许还有杨贵妃很像武惠妃的原因,所以在李隆基见到她的时候,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在一身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杨贵妃不能像长孙皇后那样为李隆基打理好家事,可以让他安心政事;也不能像武则天那样为李治出谋划策;但她也不像独孤皇后那样,只许李隆基宠幸她一人。她表现的,也许只是像现在的败家老娘们,买买买,要要要。李隆基贵为天子,时至开元盛世,可以以一国之力讨佳人欢心,爱吃荔枝,那就一骑红尘妃子笑,有兄弟姐妹,那就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总之,你想怎么败,只要你高兴,那就怎么败,朕富有四海,不差钱。谁都会难过美人关,谁都会玩物丧志,即使是李隆基这样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君主。

然而,无限度的宠幸及怠政,只是把自己开创的基业瞬间崩塌。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温柔乡里的李隆基措手不及,仓皇出逃。

马嵬坡,突遭哗变,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杨贵妃还是那般安静,不哭不闹,确知自己必死,也就没有奢望。那一刻,李隆基的内心一定是无助且奔溃的,被夺去挚爱,身为天子也不能保护,那种巨大的心理冲击,一定会万念俱灰的也一定是唤起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的。我不知道在蜀地那些日日夜夜,李隆基独坐床前看着地上霜的时候,有没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人生,但可以知道,他一定有过不曾诉说的忏悔。他在怀念杨贵妃的时候,也一定怀念舞马衔杯祝寿的春风得意。

然而一切都是昨日烟云,不知道在高士力没有找到遗体,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的时候,李隆基有没有失声痛哭。后来的李隆基,愿意交出玉玺坐上太上皇,与其说是他审时度势的权衡,还不如说是内心的奔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