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民間被美化成民族英雄,歷史上,卻是一個誤國誤民的罪人

對古代老百姓而言,接受高級教育是根本不可能是事,他們往往無法看正統的書,那些四書五經也都是學子們求取功名的敲門磚,而在更遙遠的時代,寒門的學子也沒有資格讀正統的書。

但是老百姓、寒門,也有精神需求,也需要了解歷史文化,尤其是需要聽故事。所以民間的評書、戲曲就特別多,這些說書人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有話本可依,各種演義小說、民間故事就是他們依據的腳本。

演義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根據真實的歷史,又在真實的歷史基礎之上,進行編造的,一般都按照小說的創作格式創作的。既然是小說,肯定有虛構的地方,所以就出現了“偽歷史”。

他在民間被美化成民族英雄,歷史上,卻是一個誤國誤民的罪人


細節倒還罷了,虛構本來沒有的人物,也是百姓能接受的,令人無2法忍受的是,有很多人物,是像諸葛亮一般忠君愛國的人,是正人君子,但在演義評書中,卻成了令人不齒的民族敗類,而一些說書人再添油加醋,百姓就會誤會其中某個歷史人物,讓本來清白的他,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實在可悲。

比如北宋的武將王稟,本是民族英雄,曾經在太原保衛戰中跟金兵血戰到底,但在《水滸傳》中卻成了嫉賢妒能的小人,而且還是個奸臣,實在是豈有此理?

最冤枉的是潘金蓮,她本是大家閨秀是知州家的小姐,她知書達理,溫柔美貌,十分賢惠,嫁給河北清河人武植之後,一直勤儉持家,安分守己,一共養育四個孩子,跟丈夫白頭偕老。但不知道潘金蓮怎麼就得罪了寫書的,可能是人們的嫉妒心吧,給她潑了很多髒水,把她塑造成一個妖豔、陰險、不守婦道的人。

宋朝還有一個歷史人物,在演義中一直推崇他,說他是民族大英雄,老百姓對他十分崇拜,恨不得立個廟堂祭拜他。他到底是誰?他就是北宋宋徽宗時期的武將呼延慶。

他在民間被美化成民族英雄,歷史上,卻是一個誤國誤民的罪人


作為使用鐵鞭的悍將,呼延慶一直是評書演義中的熱門人物,在當時的很多孩童都對呼延慶這三個字如雷貫耳,可見他在民間的知名度。百姓對他的武藝十分崇拜,對他的忠肝義膽更是潸然淚下。

但歷史上的呼延慶完全相反,他是個誤國誤民的罪人。呼延慶的祖上是開國名將呼延贊,以驍勇善戰著稱,出身將門世家,他長期駐守登州沿海負責軍事防禦,是當地的指揮使,也就是大將軍。

呼延慶雖然職位不算高,但在這個人很有些小聰明,通曉多國語言,口才敏捷能言善辯,於是國家派他去跟外國人打交道,前後四次派他出使金國。

他在民間被美化成民族英雄,歷史上,卻是一個誤國誤民的罪人


呼延慶見到金主完顏阿骨打,經過談判與金國達成了夾攻遼國的協議,史稱宋金“海上之盟”。卻不料這個協議差點斷送了宋朝江山,也是造成“靖康之恥”的原因之一。

本來宋遼聯盟還可苟延殘喘,但宋朝因為呼延慶籤的這份協議,倒向金國,結果導致金國野心無可抑制,最終發生了“靖康之恥”這樣的事情,大宋三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