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笑,抵得過一個王朝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了博美人一笑,竟然點燃烽火臺結果呢。身死國滅,犬戎攻破鎬京西周王朝就這樣滅亡了。這個華夏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次被遊牧民族所滅,而以後這一幕,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再的上演。

西周滅亡周幽王身死,當年被他不看好的兒子繼位。這就是周平王,由於鎬京殘破,原來的國都,是呆不下去了。所以平王的龍輦在諸侯國軍隊的保護下,東遷洛邑把首都從長安附近簽到今天河南的洛陽,平王在龍輦裡聽著各國軍隊的鞭馬之聲心底生起了一絲的涼意。這難道不是自己的軍隊嗎?怎麼感覺陣陣涼意呢?

那一笑,抵得過一個王朝


東遷洛邑之後就掀開了東周王朝的時代。周朝說是八百年天下想當年文王渭水訪賢,文王自己拉車拉了姜子牙八百步。姜子牙說,你單車拉我八百步,我保你江山八百年。周朝真是做了八百年,但是要說這八百年頭三百就西周王朝時期還像那麼回事,到後五百年,基本上週天子是一年不如一年,周王朝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

東周王朝在中國歷史分成兩個時期,一個叫做春秋,一個叫做戰國。三家分晉以前是春秋時期,從三家分晉開始,周威烈王24年三家分晉,就開始進入到了戰國時代。那麼春秋戰國時代總的一個特點,就是天下大亂。

諸侯爭霸群雄四起,逐鹿中原,這烽火頻年,民不聊生。再一個就是進入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變革時期,由原來的分邦建國逐漸走向中央集權。亂主要是因為周天子他已經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沒有了主子,八百諸侯誰說了算呢?這時許多的霸主就粉墨登場了。一說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家都耳熟能詳。

這就相當於老大沒了,大家都搶著當老大,但最早稱霸真不是這五位大佬,而是一個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當小弟角色的鄭國。鄭國在春秋這些諸侯國裡,輩分非常低。鄭國開國國君桓公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就是那個國人暴動被趕走的周厲王,他的小兒子基本是到了西周末年,他才被封為諸侯。

那一笑,抵得過一個王朝


周厲王封自己的小兒子到哪呢?靠近犬戎,所以鄭國國君就很不開心,好嗎!這個地方老是打仗。犬戎一來,我先上,我先上的意思就是我先掛,所以這個地方不好,他就處心積慮的就想挪個地方,但是天下的土地都已經被先王分封殆盡,你往哪挪地方?這時有一個大臣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我們要挪到現在的河南。那地方好。

鄭桓公說不行啊,那地方有諸侯國啊,那咱哥們去了,沒地兒待呀。然後這個大臣就跟鄭桓公講了,那倆諸侯國不得人心。國君暴虐咱們去了之後一點一點蠶食他們的地盤,他的地盤都歸咱了。鄭桓公一想覺得這主意好,這個時候就是叢林法則。誰的胳膊粗拳頭大,誰就是老大,所以鄭桓公就往那邊挪。愣在這兩個小諸侯國之間,擠出了十座城池。然後以這十座城池為基礎,就把鄭國的全部家當罈罈罐罐什麼男女老幼就逐漸的往那挪?到最後,鄭國就基本上立足在河南這一地區。也就是今天河南新鄭這個地方。所以鄭桓公這幫非常高興。新鄭這個地方地處中原,土地肥沃,四通八達。這可比原來防犬戎地方好多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鄭桓公處心積慮的想躲犬戎還是沒躲開,因為他是天子客卿,所以當這個犬戎攻破鎬京的時候,鄭桓公要奉命去保護幽王。這傢伙他也真勇敢。為了同族的子侄豁出去了,真往上上,結果掛掉了。所以到新鄭這個地方了,他也沒享多少福。他的接班人武公也真是不賴,開始大力經營。鄭國本身就是二代出身,現在講是屬於官二代,應該算紅二代了。根紅苗正又是烈士子女,那肯定各國都得高看一眼。特別是平王東遷時都是鄭國軍隊保護著到了河南,那地方我熟嘛!。所以這樣一來鄭國的發展就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