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吐槽到立志打假,拼多多渐渐撕掉“假货”标签,有人却急了

在网上购物,最怕什么?——买到假货。

互联网电商巨头们自然深谙此道,竞争如此剧烈的当下,谁要是出了“假货”的绯闻,那可是顶级大危机。

因此,“打架”成为了这些年互联网电商企业的重要任务。

不过,正所谓有竞争就有撕逼,最近电商巨头拼多多就陷入到一轮关于“打架”的网络对攻之中。

3月23日,某自媒体发表了《围观拼多多打假》一文,文章连用“紧张的拼多多”、“着急的拼多多”、“犹豫的拼多多”三个段落小标题,质疑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2019)》。

对此,拼多多方面表示,事件系竞争对手能影响到的自媒体发文抹黑,此前平台已被多次“泼脏水”。“如果高年级的班长,为了不让低年级的同学成绩赶上来,就四处抹黑,这个学校的未来会好吗?”

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拼多多的用户投诉比例确实明显趋降。但为何拼多多打假一事却仍然遭受这么多质疑呢?

——这要看它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

从被全民吐槽到立志打假

四年前,拼多多成立,成为一匹黑马。这家电商以惊人的速度迅速站稳脚跟,在短短四年内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并驾齐驱。

然而,在拼多多成立初期,由于入驻商家良莠不齐,商品质量不一,“山寨”、“假货”成为了贴在拼多多身上的标签。一瞬间,“并夕夕”式的全民吐槽向着这个年轻的电商公司猛烈开炮。

从全民吐槽到立志打假,拼多多渐渐撕掉“假货”标签,有人却急了


在全民舆论讨伐之下,年仅三岁的拼多多终于明白:质量才是电商长线发展的重要型。

随后拼多多开启转型之路。在立志转型后,拼多多在提高全线质量上的决心和诚意,逐渐被看见。

2017年,拼多多打假取得漂亮的成绩。根据拼多多打假年报显示,拼多多2017年主动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下架1070万件问题商品。

从全民吐槽到立志打假,拼多多渐渐撕掉“假货”标签,有人却急了


2018年到2019年,拼多多上了高科技打假的“高速路”。与全球多家科研机构协作,采用严密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和人工巡检模式,97%的疑似侵权链接上线前即被平台拦截封杀,超过8.8万家涉嫌违法违规店铺被拼多多平台主动关闭,有效防控“假货高地”的“溢出效应”,有力打击了侵权假冒行为。

2019年末,拼多多的“优等生”之战,得到了第一块奖牌。曾被国家市场监管局约谈的拼多多,凭借其创设的“假一赔十”消费者赔付金制度,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中国互联网司法十大典型案例之首。

口碑触底反弹有人却急了

由于用户投诉比例明显趋降,2019年拼多多多口碑开始触底反弹。

但与此同时,拼多多也面对着许多关于打假的非议,承受电商行业的拉踩。

原因无它:拼多多打假动了“某些人”的蛋糕。所谓的某些人,正是一些依然希望通过售卖假货获得暴利的不良商家。

假货频出,皆是为利而来。想通过平台卖假货,赚昧心钱的不良商家,抓住了电商时代的机遇为非作歹,哪里有空子就往哪里钻。如今拼多多因打假被售假商家“围攻”总部,告上法庭,显然是有人急了。

不过,拼多多仍然选择坚守,从源头截断假货销售。毕竟只有这样才能给予消费者权益足够的保护。

消费者是发展的核心,是守住电商行业的原则和底线,打假才能让电商平台升级转型,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也许有的人会说,拼多多这样打假,最终会玩死自己。然而,拼多多打假的甜头,开始浮现。

拼多多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2019年,平台成交额突破万亿大关,全年GMV达人民币1006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4716亿元增长113%。


从全民吐槽到立志打假,拼多多渐渐撕掉“假货”标签,有人却急了


渐渐洗去了 “假货”标签的拼多多,不但赢得了更多市场,也在转型上取得了更多的成绩

打假只会越活越好

假货是行业共同敌人,在打假问题上,电商平台应该达成共识,而非是借机拆台,互相拉踩。阿里、京东、拼多多应该像各个国家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那样抛开分歧,结成打假同盟战线,向治理醉驾一样打假,面对假货,所有人都不能仅仅只是“围观。”

建立一个更为健康的电商消费环境,对于实体经济升级也是积极督促。电商联盟共同打击假货问题,提升电商平台的信任度,拓宽海内外市场,才能把蛋糕做大。而只有把蛋糕做得更大,我们才能分到更多蛋糕。

站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拼多多打假不仅不会死,而且会活得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拼多多打假,应该一直都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