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纵火船及其作战方式

17世纪的纵火船及其作战方式

17世纪的风帆战舰

(索莱湾海战中遭到荷兰纵火船袭击的英军后卫旗舰、100炮一级战舰皇家詹姆士号。该舰被纵火船完全摧毁。)

纵火船是18世纪以前海战中常见的作战舰艇。在18世纪之前,战舰火力(包括16、17世纪的舰炮)尚不足以击沉敌军的大型舰只,舰队指挥官们需要威力足以摧毁敌舰的辅助武器配合舰炮取得战果。这种武器便是纵火船。以下介绍的乃是17世纪海战中的纵火船及其作战方式。

纵火船是一种自毁式武器,它是通过在敌舰附近自燃、进而点燃敌舰的方式进行作战的。一旦攻击得手,它能迅速烧毁巨大的战舰,可称是古代海战中的人操鱼雷。但它也有自己的弱点。

其一,这种攻击方式颇为复杂:首先需要以良好的航行技能接近敌人,以抓钩钩住敌舰,全员乘划艇离舰,在最后时刻点燃船上的引火物。1588年无敌舰队之役中,英军曾顺着风潮放出点燃的纵火船袭击西班牙舰队,但这种业已点燃的纵火船完全无法操纵,起到的只有打乱阵列的作用。如果希望烧毁敌舰,便只能采用上述的复杂步骤。

17世纪的纵火船及其作战方式

其二,纵火船上满载火药及引火物,完全无法承受战舰的炮击,只能在混战从火炮盲区接敌,或在炮战大局已定时给予最后一击。复杂的攻击方法和脆弱的船体使得纵火船水手成了17世纪海军中最危险、风险最高的群体。随着战列舰炮火的逐渐加强,纵火船在海战中的生存与行动愈发艰难,终于在18世纪从战场上消失了。(尽管纵火船仍在个别战例出场,如土耳其、中国、俄国等……)

下图是一艘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纵火船。此时的纵火船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从此图中亦可得见其作战特点。以下便以围绕此图进行介绍。

17世纪的纵火船及其作战方式

从舰尾的纹饰及其火炮数量看来,这应该是由一艘由旧式的巡航舰改装而成的纵火船。专门建造的法国纵火船多为200至300吨的轻便小船,搭载10门左右的轻型火炮(多为8磅以下加农炮)作为自卫武器。又因为这是一种寿命较短的自毁式武器,船匠并不会为之设计华丽的首尾纹饰。

纵火船需要极佳的航海性能接近敌舰,因此也装备了较完备的帆具,其船员多在40至50人左右才能满足作战需求。而如图中这艘载炮较多、帆具更加复杂的船只,其船员也就更多了。为了及时撤出船员,纵火船自备有足以容纳全员的舰载划艇,能够迅速地降到海面。

17世纪的纵火船及其作战方式

图中展现了纵火船最为重要的两处特征。其一乃是最后两门舷炮间的船舷门,这便是在钩住敌舰后船员离舰的出口。这样的开口两舷各一,船员由此从船只内部直接登上划艇,避免从舰面撤离可能受到的枪炮杀伤。其二乃是小划艇上第三名乘员右手上方的方形小开口(需点击放大图片才能看清),撤退完毕的船员正是从这个小口点燃导向火药和引火物的引线的。

以上便是对17世纪纵火船的简单介绍。由此,亦可知彼时海战的艰苦困难,远非看似简单的“战列线”战法所能道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