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挑灯笼

挑 灯 笼

散文:挑灯笼

在我们老家有句俗语“男凭舅家,女凭娘家。”姑娘出嫁时舅家少不了买灯,年龄没过十二周岁时舅家年年要送灯笼,一直延续至今。不过灯笼的样式变化了而已,但是习俗依然存在。

散文:挑灯笼

现在是每到年前各式各样的灯笼都挂了出来。以前的灯笼是在正月初五以后才陆陆续续有卖的。老汉推个自行车,自行车后座外手绑着背麦秸的大背篓,里面装着上下两端用花纸糊着,中间用薄薄的红塑料纸裹着的灯笼。小的一块,大的一块五,外加一把耍蜡,耍蜡都是自己灌的。在路边剁些狼尾巴草杆杆,或者蒿子杆杆,缠上破棉花。把大块矿蜡融化后用缠好的硬杆杆蘸着蜡水,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滚成比小拇指细点的耍蜡。我们小时候也自己制作耍蜡。村里埋人的时候在人家点燃的大蜡旁收集淌下来的蜡水,滚成圆球状。等到放寒假的时候自己倒耍蜡玩。

散文:挑灯笼

“灯笼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唱出了挑灯笼时热闹如过会一般。“十四晚上挑,十五晚上绕,十六晚上碰。”灯笼是不能留在正月十六以后的,正月十六晚上也是挑灯笼的最后一个晚上,挑出去和别的伙伴把灯笼碰在一起,灯笼着火燃尽就算元宵节过完了。

天刚擦黑,拿出舅家送的灯笼,找个硬纸板板铰成三厘米左右宽,十厘米左右长的片片当做灯笼底座。用细铁丝的一端穿过去打个结,然后把铁丝另一头从硬纸片片的另一端穿过去打个结,把灯笼套下去,给铁丝拱起的地方绑根绳子,栓上扫帚棍,把耍蜡的细梗穿透硬纸底座点燃就成了。挑出去找伙伴们玩,比赛看谁的灯笼样式好看。红纸小宫灯、花纸牛粪扑挞灯笼、火罐红灯笼……都是当年最时兴的样式。红红的烛火映着黑夜,暖暖的烛光在心头弥散着,各自吹捧着自己的灯笼,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一不小心蜡烛燃尽把硬纸底座烧着了,灯笼也就被火光吞噬了。期间也有大点的孩子端着点燃的耍蜡,游走在巷子里,年龄稍大不好意思挑灯笼,但也玩味正浓,索性端着耍蜡代替挑灯笼。

传说在很久以前,世间的凶禽猛兽很多,到处伤害人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天上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一位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要把人间的人畜和财物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提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如雷轰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位老人想出了一个避难的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以来,天帝就以为天兵已经在人间放了火,也就不再追究了。”人们按照这位老人的主张去做,果然就平安无事了。如此这般,便逐渐形成了正月这三天挑灯笼的习俗。

美好的传说充满着善良,代代相传,辈辈不减。如今琳琅满目的电子灯笼占据着主力市场,看着晚上挑着的电子灯笼,那种氛围、那种自豪、那种心情、那种期待已无法找回。

散文:挑灯笼

作家简介:商策,1976年6月出生于陕西咸阳礼泉县新时社区大张寨。1998年至今从事教育工作。诗歌公开发表一百六十多首,获奖十八次。辞条入选《中国新生代诗人大辞典》,大型文学专集《礼泉文苑》一次收录诗歌二十多首。2019年4月出版《那年那月》散文集。文章见于《榆林晚报》、《咸阳日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