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如何打破技术封锁,开启了工业之路

公元1789年,4月30日,砍完“苹果树”的乔治·华盛顿,站在了纽约市政厅的阳台上,宣誓就任合众国第一任总统。

可能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华盛顿此时穿的衣服,是经过精心挑选,用北美十三州本土所产面料,缝制而成。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如何打破技术封锁,开启了工业之路

当时的美国,稍微能入眼的中高档衣饰面料,基本全部从英国进口,其他么,就是本地妇女手工而成的粗布了,比当时中国的手工土布都远远不如。

华盛顿之所以会这么选择,当然就包含着对美国本土加工业,能够快速发展的殷切期望。

这时的美国,还基本是完全的农业国,除了造船,和生铁冶炼初具规模,其他基本就是工业制造的不毛之地,跟中世纪的工匠水平,没什么差别。

为了得到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美国设计发行了一堆各种以国家和各州挂名的股票,债券,并成功地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得到了追捧。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如何打破技术封锁,开启了工业之路

有了土地,人口,资金也有了,还缺啥?

缺技术。

这时的工业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纺纱机上面,可这都在英国人手里攥着呢,对美国这个反骨仔,英国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买产品可以,技术,机器,有钱也不卖。

咋办呢,美国人想了个招,高额悬赏,通过从商业间谍,到在英国刊登广告的各种形式把消息传进英国,只要能把纺纱机技术带进美国的,无论什么方式,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在华盛顿宣誓就职的五个月后,一位叫“斯莱特”的英国技工,在美国商业间谍的帮助下,化妆,改名,躲过了英国的技工出境审查,登船来到了美国。

一年后,在美国的罗德岛,斯莱特对英国纺纱机的复制成功,随之开始大量制造。

在约莫十年的时间里,有近五十家纺织厂,在美国各州落成,斯莱特主导,参与了美国最初的工业纺织帝国的建立。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如何打破技术封锁,开启了工业之路

斯莱特,也因而成为了美国“英雄”式的人物,被称为“美国工业之父”。

那么,在斯莱特的祖国,英国呢,不言而喻,则成了“国贼”,“叛徒”的代名词,英国报纸公开宣扬,斯莱特如果回国,必须接受绞刑。

“斯莱特”事件,深深的刺激了英国人,他们把对技术的控制,写进了法律,实行更严密的封锁。

美国人呢,为了继续获得英国人更先进的技术,他们放了个大招。

1793年,美国出台最新的《专利法》,其中明确宣布,只要能拥有一技之长,将美国不具备的技术带进美国的,无论身份,无论手段,只需要通过一个简短的宣誓成为美国人,就可以马上在美国申请该技术专利,并可以立刻得到美国政府的保护。

这大招一发,谁能扛得住?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如何打破技术封锁,开启了工业之路

英国成批的技工,和工厂管理人员,在大量美国“商业间谍”的“友好”帮助下,来到美国,成为各自行业,领域的“工程师”,“企业家”。

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国的纺织业效率,质量的大幅提升,进而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