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粉条的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打粉条的人在乡下也算是手艺人,他们多为夫妻搭档。每年,一到霜降时节,地里的红薯开始挖时,他们就会走村串户,帮着附近的村民打粉条。

打粉条的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他们在晒谷场上垒起锅灶,上面支起一口大锅,又在大锅上方支起一个铁架子,架子的上方有一个圆圈。等锅底下生了火,锅里的水开了,打粉条也就拉开了序幕。只见打粉条的师傅从箩筐中摸出一个舀勺模样的东西,周边用铁箍包裹着,舀勺底部钻了不少眼儿。师傅把舀勺洗净,在底部抹了点香油,放置在架子上的圆圈里。

打粉条的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和红薯粉很关键,和得太稀没有张力,粉条不成型;太硬又难以下漏,打时也费劲,这就要求和红薯粉一定要掌握好分寸。等红薯粉和好,打粉条的师傅往舀勺里丢上一坨,只见他高高挽起衣袖,一手紧握手把,一手抡起一只小木槌就是一阵拍打。须臾,舀勺下端不停漏下一根根粉条,丝丝缕缕,轻轻柔柔。刚刚还是白色的淀粉芡,等落入沸腾的开水中,片刻就变成了晶莹剔透顺滑劲道的粉条了。妇人坐在大锅旁边,用一根长竹筷,把落入开水中的粉条捞起,迅速又浸入到旁边的冷水盆中,之后将粉条扯断,晾晒在竹竿上。

打粉条的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每逢此时,晒谷场上总是热闹非凡。老人搬来椅子坐在旁边晒着太阳,妇女们手里也没闲着,不是纳鞋底就是织毛衣。这难得的热闹场面可乐坏了孩子,他们追逐打闹,一会儿往稻草垛里钻,一会儿从家里拿来几块红薯,趁人不备丢在大锅下的火里,等到香气从锅灶下冒出,用木棍拨出来吃。也有的往火里丢苦槠、橡子的,"砰"的一声响,把正在打粉条的人吓一跳。打粉条的师傅丢下手中的小木槌,作势追着要打,那顽童早已逃之夭夭没了踪影。

打粉条的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再说这些大人,手里忙活着,嘴里也没闲着,唠嗑打诨,说说笑笑。有的男人会说一些"荤段子",惹得妇女们笑得前仰后合。一会工夫,晒谷场的竹竿上晒满了粉条。竹竿晒满了,就把粉条晒在圆圆的竹笸里。晒谷场上,竹竿一溜溜,竹笸一大片,放眼望去蔚为壮观,经太阳一晒,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打粉条的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年关时节,粉条成了村民饭桌上的一道佳肴,可用猪肉炖着吃,亦可用炭炉火锅涮着吃,那氤氲飘香的雾气中,爽滑而透亮的粉条在热汤中翻滚,丝丝缕缕间,分明是故乡浓浓的乡情,让人回味悠久而绵长。

打粉条的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