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家里,就是做贡献么?

武汉解封了,本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这两天,又着实被另一件事情恶心到了,那就是“方方日记”。

没错,是恶心到了。我很少用这么直接的形容词,评论一个人,一件事。

待在家里,就是做贡献么?


方方何许人也?一位武汉女作家,疫情期间每天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些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事,微博上每一篇几乎都有10万+的阅读量。

这原本也没什么,毕竟60天的日记, 唐而皇之的在微博上发表,官方也没有任何的限制,虽然网上的争议一直很大。追捧的人说她到道出了武汉人的疾苦,反对的人说她在等抗疫战役添乱。但到此为止还只是咱们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应该允许不同的发声,即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事实上的关键,不在于方方日记的内容,而在于她发表的时间:是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击病毒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来看看日记里都写了些什么。

2月9日

这几天,死亡者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邻居的表妹死了,熟人的弟弟死了。朋友爹妈和老婆都死了,然后他自己也死了。人们哭都哭不过来。平时不是没见过亲朋的死,得病而治疗无效死亡的,谁没见过?亲友尽力,医生尽职,回天无术,虽然无奈,但人们往往可以承受,病人自己也会慢慢认命。但这一次灾难对于早期的感染者,不止是死亡,更多是绝望:是呼救无用,求医无门,寻药无着的绝望。病人太多,床位太少,医院也猝不及防。剩下的,除了等死,又能如何?


2月16日

灾难是什么?灾难不是让你戴上口罩,关你几天不让出门,或是进小区必须有通行证。灾难是医院的死亡证明单以前几个月用一本,现在几天就用完一本;灾难是火葬场的运尸车,以前一车只运一具尸体,且有棺材,现在是将尸体放进运尸带,一车摞上几个,一并拖走;灾难是你家不是一个人死,而是一家人在几天或半个月,内全部死光。

读过以后,感觉怎么样?即便是现在疫情稳定,我读起来还是觉得难受,更何况在二三月份,疫情控制不明朗的武汉。所以你知道了,对她的争议来自于何处。在那样一个每天忐忑的日子里,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共情伤害”,意思是当你长期大量的关注灾难信息,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会伤害你的心理健康,会让你抑郁、焦虑、愤怒甚至精神崩溃。

作家方方,在封城期间,不可能亲自出去采访、核实,在她的日记里,更多的用词是:听说、朋友说、医生朋友说。但就是这样大量未经核实的信息,在微博上传播出来,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事实。而这样内容的传播,对当时抗疫战役贡献又有几何?

七零后以前的人,大多看过《英雄儿女》,王芳在接到写一首歌曲,纪念她哥哥王成的任务时,第一版的歌,被政委给否定掉了。王芳说,我是流着泪把这首歌写完的。但是政委反问,你是想全国人民跟你一起流泪呢,还是一起振奋精神把侵略者打退呢?王芳恍然大悟,才有了“风烟滚滚唱英雄”这首气势恢弘的《英雄赞歌》。

那么方方女士,您当时,是想让全武汉人民跟您一起幽怨的自怨自艾呢,还是积极的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呢?在我看来您的目的是前者,因为在您的日记里,几乎看不到全国人民和各级政府为抗疫作出的努力,所有积极的一面,都被您选择性的忽略了。

即便这样,至此,还可以解释为是您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习惯,但这两天的事情的进展超乎我个人的想象了。

方方日记,翻译成英文,德文,只用了两周,美国著名出版集团“哈珀克柯林斯”负责全球同步发行,售价高达20多美金一本,每卖出一本提成10%。

同时,国外关于她即将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是铺天盖地。

一部文学作品,从完成到出版要经过多长时间?一般都要经过一年。翻译成外文出版,差不多要两年。而国外热心的出版社,将这个时间缩短为两周,我就不得不产生疑问:什么时候国外也有火神山速度了?这样内外配合,时间衔接的也太好了吧?

日记写的时候,西方的疫情还没有显露出来,但在今天,西方很多数国家,疫情已经失控。而国外媒体,根据日记里面描写,不断强调病毒的根源,并将方方形容成为一位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斗士,这本《方方日记》正好作为这些国家甩锅中国,攻击中国的武器。

如果方方是一位外国人的话,我觉得我也不会这么反感,毕竟川普说新冠是中国病毒,咱就当看到一个傻子就行了。但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湖北省前作家协会会长,拿着国家的俸禄,吃着中国农民种的粮食,却反手递给敌人一把刀来捅自己的国家,这就像抗战时期,老百姓痛恨汉奸比敌人更甚,是一样的道理。

你不能吃的这个家的饭,还要砸这个家的锅。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家,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大大小小的犄角旮旯,没有扫干净,但是你要叫一个外人来把我们的房子拆了,我们还是不肯的。家里再脏再乱,我们还能靠它遮风挡雨,我们也有信心将它打扫干净。但如果连屋子都没了,我们只能露宿街头。

所以,方方女士,这样一个道理,我做晚辈的都明白,为何您不懂?

这次,是真的被您恶心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