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路由協議RIP篇一

RIP概述

RIP 是一個內部網關路由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 IGP),只能在單個

AS 內傳遞路由信息。

RIP 被定義為距離矢量路由協議,而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的根本特徵就是自己的路

由表是完全從其它路由器學來的,並且將收到的路由條目完全不變地放進自己的路

由表,以供數據轉發。正因為如此,對於路由是否正確,對於目標是否可達,RIP

全然不知。

動態路由協議RIP篇一

RIP定期將路由表複製給鄰居

RIP 共有兩個版本,ver 1 和 ver2,管理距離(Ddministrative Distance)為 120。V1是一個有類路由協議,V2是無類路由協議。

RIP是通過UDP端口520來進行操作的,RIP信息包是封裝在UDP segment中的.RIP定義了2種信息類型

Request message(請求信息)和Response message(應答信息).請求信息是用來向鄰居請求發送一個update(更新),應答信息運載著這個被請求的update。

RIP使用跳數作為 metric,跳數就是到達目標網絡所需要經過的路由器個數,因為直連網絡不需要經過任何路由器,所以直連網絡的metric 為0。RIP所支持網絡的最大跳數為15,也就是 metric值最大為15,如過為16跳,就認為目標不可達而求丟棄,由此可見,RIP並不適合大型網絡。

對於V1會存在以下主機路由問題

動態路由協議RIP篇一

R1/R2會存在主機路由

cisco設備配置R1:interface Serial1/1 ip address 10.1.1.1 255.128.0.0no shut router ripnetwork 10.0.0.0R2:interface Serial1/0ip address 10.1.1.2 255.128.0.0no shutinterface Serial1/1ip address 10.128.0.1 255.192.0.0no shutrouter ripnetwork 10.0.0.0R3: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0.224.0.1 255.224.0.0interface Serial1/0ip address 10.128.0.2 255.224.0.0no shutrouter ripnetwork 10.0.0.0

從路由表可以看到的R1、R2路由表中會有主機路由,但是可以發現:因為R2上接口的掩碼不一致,導致了R2不能正確的發佈路由。

路由表是用來存放網段信息的,所有路由表中的內容都應該是網絡地址,而不應該有主機地址,但是路由表並不是不允許主機地址存在於路由表中,當路由協議收到的路由更新為一個主機地址時,也就是主機位不是全0的條目,那麼該條目被 認為是一個主機地址,以32位的掩碼存放在路由表中。

由於 RIP v1 的路由條目中並不包含掩碼長度,所以 也就並不知道網絡位是哪部分,主機位又是哪部分,因此,如果收到的路由與接收接口不屬於同一主類,則一律使用主類地址來檢測,但如果收到的路由與接收接口屬於同一主類,則以該接口 IP 地址的掩碼長度來檢測,最後計算出是否是主機地址,如果是,就以 32 位的掩碼存放在路由表中。

所以總結以下:在RIP中RIP 路由器雙方如果掩碼不匹配,則會造成路由表不精確或路由表錯誤。

(1) 如果接口的IP地址是在相同的主類網絡子網中,子網掩碼不一致,會導致路由信息發佈失敗。

(2) 如果接口的IP地址是在不同的主類網絡子網中,子網掩碼不一致,路由通告正常,且正常彙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