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国女士安吉拉·莱瑟姆寻到法海寺,她不但将壁画、雕塑等拍摄下来,还写了一篇游记发给当时的《伦敦新闻》画报。她说道:这幅深藏不露、迄今默默无闻的壁画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我敢说自己从未见过其他任何绘画能具有那么崇高和迷人的风格。

她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在西方世界引发巨大轰动,这毕竟是对15世纪中叶东方壁画艺术的一次重大发现,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法海寺以其明朝壁画艺术在西方反而比在中国更出名。

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说起它的来历要追溯到明朝正统四年,大太监李童做了个梦,梦里有仙人为他指了一块风水宝地,李童在京西翠微山的南麓,找到了他梦中的宝地,于是他在这里建了一座寺庙,并由明英宗亲提:法海禅寺。

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中国壁画史纲》中说到明代的寺观壁画,首举就是宫廷画师所画的法海寺壁画:线条流畅,色彩浓丽,天衣飘动,漫笔生辉,诸如梵天肃穆,天王威武,金刚刚毅,天女妩媚,鬼子母慈祥,儿童天真,都真切生动。

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要说法海寺壁画历经500多年还保存如此完好,与很多人的辛苦守护离不开。例如文革之前,看门打杂的吴大爷是懂艺术的,这与他早年在荣宝斋当学徒有关。在荣宝斋他见识过不少书画艺术名品,耳濡目染,具备一定的鉴赏水平。他还经常出入有身份的政商客户宅邸,交付店里的古玩字画,辟如他给梅兰芳府上送过扇面。总之,由这位见过世面且有艺术鉴赏力的勤杂工老人来掌管法海寺大殿的钥匙,真是一件幸运之事,也算一桩奇缘。

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小将以革命的名义让暴戾的荷尔蒙指向一切破坏活动,自然他们也要冲进法海寺大殿"砸烂一切封资修"。据学校的老员工后来回忆说,吴大爷急眼了,他拎了一把大斧子挡在大殿门口,要玩命。红卫兵当然不干,仗着人多,他们更混不吝。吴大爷看吓唬不住而且无人帮他,他就一孤胆英雄,还不如用点智斗。于是,他一个快七十岁的老人,手颤抖着打开大殿门锁,第一个冲进去,二话不说就砸佛像、砸罗汉。后来他告诉别人,佛像砸了还可以再造,画毁了就很难恢复了,佛菩萨神灵也不会怪罪他的。而红卫兵一看老头成了他们一头的,笑了,也就一通稀里哗啦乱砸,砸完了,封资修就算打倒了,在大殿壁画上众神的注目下,他们心满意足地走了,这一劫方算度过。当时模式口一带民众传闻吴大爷拎斧子保护壁画的事迹,但以为是以一己之勇吓走了红卫兵,谁知吴大爷是用了智慧。

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红卫兵被轰到农村去大有作为以后,社会打砸抢逐渐平息,壁画安全了。没过几年,20世纪70年代初,吴大爷以七十四岁高龄去世,而他生前给家人的嘱托与李童的遗嘱如出一辙:葬在法海寺附近。死了也要看着,守着。在法海寺东北角的山坡上,有一处没有墓碑的坟茔,那就是河北涞水人吴效鲁身葬之处。

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我国著名工笔重彩画大家潘杰兹曾写诗盛赞法海寺壁画:

京西幽胜何处寻,翠微松柏郁森森。

梵宇琳宫留仙笔,彩壁辉煌动人心。

敦煌恢宏杂华夷,永乐精严仪范垂。

最是法海称细密,艳逸神妙孰与比,

佛国天宫现尘寰,菩萨仙官仪态闲。

似闻法音宣天乐,天上人间尽欢颜。

应念画师费周章,精描细镂五星霜。

豪发之间见真放,优良传统继晋唐。

稀世瑰宝——法海寺壁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