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不知不覺在老家待了三個月,每天要麼爬山,要麼睡到日曬三竿,要麼看書看到眼睛發酸。本可以無憂無慮地在家裡做個“人見人愛”的小女兒,卻因疫情來襲,而我總想出門,一時間被所有人嫌棄著,在家裡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凡到了洗碗時間,媽媽總讓我洗,我問:“為什麼不讓姐姐洗?!”


媽媽說:“姐姐又沒出門!”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我們小鎮在疫情地圖上至今尚未被著色,但該有的劇情一個不少。也許是因為越是平凡無奇的地方,生活越缺不了戲劇性,即使日子平淡,天空蔚藍,人們也會添油加醋,在空氣中捕捉一些讓事情變得跌宕起伏。疫情期間更是如此,當真假難辨的龐雜信息量,透過相熟的面孔來指導人們該怎麼認知、該怎麼為別人而活時,大部分從未離開這座城鎮的人們,都會失去抵抗力,一時間謠言四起。


米價在熙熙攘攘的隊伍中飆升,藥店像賣蔬菜一樣賣著所有與流感相關的藥。平時積攢的不喜和憤怒,偶爾會集中於某個不戴口罩出門的人。“因賣口罩而賺了十幾萬的朋友”與“都是美國人投的毒”在茶餘飯後的談資中搶佔著話題比例。對此,我並沒有更多有用經驗。


於是,便不想再花力氣去分析隨著災難衍生出的各種現象。只是藉口說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同情心並不能短時間在這樣的信息中有所提升,便繼續安於自己想擁有的生活方式裡,一有機會就去爬山,要麼就躲進書裡。


有一天,為了逃離喧鬧的環境,我鑽進樹林裡,並幻想有一個吊床,希望此後每天早上可以來看書。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沒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姐姐從上海寄來的露營裝備,其中就有一個來路不明的吊床,連姐姐自己都不知道她給我寄了個吊床。於是,那我興奮地連續三天去山上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之後天氣好就會去,偶爾約上朋友一起,簡陋版的“移動森林書屋”,蚊蟲還未大肆到來,和風鳥鳴,與松鼠公用一個書房的感覺非常好。去年一年才看了20本書,但光這三個月就完整看了12本,看了一半的書有6-7本。這期間,做什麼都很困難,保持閱讀習慣,卻忽然變得“易如反掌”。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2020春天讀完的書


小說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波蘭] 奧爾加

《呼吸》特德姜

《黑塞童話集》黑塞

《活著》餘華


禪詩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日] 谷川俊太郎

《三萬年前的星空》[日] 谷川俊太郎

《王維詩選:四僧插圖版》王維


盧梭

《1966年的盧梭:論制度與人的變形》徐前進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盧梭


解悶

《雲彩收集者》[英] 加文·普雷特-平尼

《漢字書法之美》蔣勳


復工

《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日] 樺澤紫苑

《瑜伽經》帕坦伽利


1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波蘭]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豆瓣評分:8.8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是春天裡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面對生活、愛情、死亡和戰爭,太古這座小鎮上不同人的命運和態度在共同織就的龐大時間網之下,緊密相連。每一章節都是一個角色的時間,每一段時間都是一篇精妙的短篇小說,而每一篇短篇都像一首詩歌。


這本書描述的故事和背景很沉重,尤其在後半段,戰爭席捲這個並不富裕的鎮子,讀的過程會心痛,但不會覺得過分的撕裂,作者擁有一種把死亡變得輕盈的能力。即使不熟悉書內會提到的戰爭背景,聖經故事、神話典故,都不會影響閱讀,遇到喜歡的橋段,常常會反覆讀幾遍,才肯進入下一個時間。


最喜歡的角色是麥穗兒,她是村裡的邊緣人物,用肉體換取生存機會,卻十分灑脫,帶有村裡罕見的批判性和同情心。她“上班”時會對男人說:“我幹嘛非得在你下面,我和你是平等的。” 她也會在夜晚,去認一位幾近神經錯亂的老婦人為母親,勸她原諒月亮。


作者似乎特別喜歡將純潔性賦予這樣的人物,就像她的文字,敘述的主色調是悲涼的,卻美感。也許是因為這樣,她才安排麥穗兒與一棵植物而不是人類生下一個充滿歐白芷香味的女兒。麥穗兒與幻化為人形的植物歐白芷的銷魂一夜,是我在文學作品中見過最讓人回味無窮的XXOO描寫,聲色俱全,結尾一句“年輕人回到了屋子前面,麥穗兒則是一整天都在從頭髮裡撿出散發著香味的種子。”餘韻十足。


谷川俊太郎有首詩力證:“有詩歌就夠了,小說太無聊。”但《太古和其他時間》給我的感覺就是,小說也能寫得像詩歌那麼美,給予人的慰藉不亞於任何一首好詩。”


2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三萬年前的星空

[日] 谷川俊太郎

豆瓣評分:7.7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日] 谷川俊太郎

豆瓣評分:7.7


說到谷川俊太郎,我在看完《太古和其他時間》之前讀完了他的兩本詩集,他的詩歌極其適合在疫情期間,安撫浮躁的心。剛讀完時,曾隨手寫了個簡評:“簡潔輕快深邃,除了清澈自然充滿禪意的生活之美,還有對死亡、絕望以及人性中醜惡一面的描繪,這些話題經詩洗滌過,留下的是清醒餘味。除了抒情為主的哲理小詩,還有精彩的敘事詩和論證詩,它們共同抵達的程度,情不自禁讓人覺得如果詩歌寫得好,的確可以不需要其他文學載體了。”


有了詩歌,的確可以不需要其他文學載體???太狂妄了,可見我的所有書評都是屎,分分鐘可以互相推翻。事實證明,只有閱讀的過程才是真實的瞬間,前後皆是虛妄。


3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漢字書法之美

蔣勳

豆瓣評分:8.5


過年在去辦年貨時路過春聯攤子,我和 Ana 一時興起,當場借了紙筆自己寫。但由於寫得太難看,便買了紙筆,回家裝模作樣地練了起來。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除夕時為了不幹家務,我主動攬下貼春聯的活,於是寫了點“百毒不侵”、“知足常樂”、“人生贏家”到處貼。後來為了更深入地瞎寫,我下了幾個字帖APP,讀了蔣勳的《漢字書法之美》,書裡梳理了漢字從古至今書法形式的演變、如何欣賞一副字畫、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的書法秘訣《筆陣圖》。其中提到雲門舞集的舞者,總有個必備的愛好就是書法,看了他們與書法有關的舞蹈,更直觀地覺得藝術是相通的。書法不僅僅是為了傳遞文字本身的含義,更是要表達所有那些無法言說,能夠給予人心靈震顫的情緒和意境。這也是為什麼,蘇軾自嘲為“石壓蛤蟆體”能夠被稱譽為“天下行書第三”的好書法。蔣勳說:

“審美必須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活動,失去了迴歸自身的感受,藝術與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忽然覺得比起爬山,臨帖是件極其沒有意思的事情,於是,胡亂寫完一大包紙之後,我便沒有再動過筆。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4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呼吸

[美] 特德·姜

豆瓣評分:8.6


同時在讀的是特德姜的《呼吸》,這本書充分能夠說明,閱讀的狂歡是如何停留在閱讀的那一刻。這個作者是我看的為數不多的科幻小說中印象深刻的一位,電影《降臨》關於外星文字給予的預知未來能力曾給我很大的震撼。這本書是他的短篇集,文筆算不上美,但劇情和主題卻非常精彩,也許有些構思並算不上新鮮:一個可以找到另一個世界的自己並與之對話的稜鏡,一面能夠穿越時空的鏡子,一個能夠養數碼寵物,且寵物有自我意識的世界,一款能夠記錄下記憶每一個細節的產品“會憶”,是否會替代人類的自然記憶,刷新人類的認知……這是一系列充滿哲學思辨且溫情款款的科幻故事,它承認生命的艱難,過去無法改變,但卻積極且飽含愛意地去尋找及證明人生的意義和活法,總有一個構思能把你從無意義裡拽出來。


5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黑塞童話集

[德] 赫爾曼·黑塞

豆瓣評分:8.5


在家裡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好像沒過多久夜晚就降臨了,窗外總是會在傍晚飄來一種夕陽沉澱的氣息,讓人著迷。每天不同時刻,四處響起的鳥叫聲是不一樣的,我最喜歡凌晨四五點的鳥叫聲,在寂靜中顯得更加婉轉動人,這時候適合捧著《黑塞童話集》,裡面的自然氣息和禪意,會讓人忘記時間的流轉。


這本書裡包含了20個短篇故事,黑塞像是用這些藝術童話探究自己的一生,閱讀過程就像是他的生活秘密一個個被揭開的過程,真誠動人,所有在乎追尋自我的人,多多少少會被觸動到。


6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雲彩收集者手冊

[英] 加文·普雷特-平尼

豆瓣評分:8.4


天氣晴朗時,看雲變成了必做之事。《雲彩收集者手冊》會讓看雲這件事變得更加“一本正經”,作者懷揣世界各地厲害的雲,很專業地在調皮,總結了雲的分類,形成原理,如何觀雲識天氣,分析雲的光學現象,字裡行間輕鬆有趣,得出的結論卻帶有一定的哲學意味:雲彩是天空的表情,理解雲不一定使人明智,但卻會讓人對“無常和變幻”有更遼闊的體悟。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這是我收集的雲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烏雲形成原因”

本書最後,作者還為想成為一名雲彩收集者的朋友指明瞭道路,只要在賞雲協會官網上註冊成為會員,上傳你的觀測照片和信息,就能以此獲取積分,同時感受來自世界各地雲彩收集者的生命力。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賞雲協會官網 www.cloudappreciationsociety.org


7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王維詩選 : 四僧插圖版

王維

豆瓣評分:8.6


我的老家生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度裡,好像比起住在海邊的人,我們有理由說我們離月亮更近。有時,在沒有云看的日子裡,我會去家後門的森林公園裡,隨意鑽進一條少有人問津的山路,靠耳朵清點松鼠的腳步,抬頭望著葉子自空中旋轉,聽它們如何簌簌落下,擲地有聲。


葉子離開樹的懷抱,鳥鳴在身邊遊蕩,四下無人時我會忍不住笑起來,還有比這個更安靜的時刻嗎?這時候連閱讀都不需要了,但如果此前沒有讀過王維,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這一種充滿禪意的孤獨。



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柴》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裡館》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8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一七六六年的盧梭 : 論制度與人的變形

徐前進

豆瓣評分:8.5


這段時間花最長時間讀的一本書其實是《1766年的盧梭,論制度與人的變形》。作者針對盧梭問題,對18世紀的法國時代精神進行了一場嚴厲又不失美感的批判。


因為對法國大革命期間背景知識的缺乏,讀起來還蠻吃力,因此讀得久,但的確會被作者列舉的繁瑣史料檔案和層層遞進的批判邏輯吸引。


這本書堪稱是國內研究盧梭的著作中史料最多的一部作品,大概也因此成了槽點,說史料多過於作者的見解。我卻不這樣認為,作者嘗試在五花八門的歷史檔案中尋找真相內核,即使是曾經因偏見而引起的論戰,也照拎出來不誤,結合時代背景,給出偏頗的原因,讓人更能理解不同制度和政治立場下,盧梭何以在不同的人眼中如此不同。


至於為什麼現在忽然看這樣的書,除了對人們眼中集“美德之士、自然之子、無恥的瘋子、有理性的瘋子、心理病態、神經官能症、源於尿道炎的智力障礙,狂熱的個體主義者、專斷的社會主義者、不安分的外國佬、現代社會的立法者、法蘭西傳統的背叛者”這些標籤於一身的盧梭感到的好奇以外,大概也是因為前段時間終於對微信上大量未經驗證和思考,以娛樂和煽動情緒為主的文章感到厭倦。因此試圖在歷史問題中,找到一些普世性,去理解這個我看不懂的世界。尤其是在批判中如何避免人本身的問題,18世紀的法國給了我們許多錯誤示範。


“人的問題是什麼問題?一群孤獨者沒有信仰,做了壞事歸咎於制度,卻將自己的錯誤賦予正義感,這就是人的問題。”


後記中,作者對自己的要求: “文字的生命來自語言的邏輯與審美、理智與情感的平衡,以及對於時代精神的復原力。”他雖謙遜地認為自己的研究創造力不夠,但在我看來,帶著這個態度來寫的文字就已經值得好好看看。


9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

[日] 樺澤紫苑

豆瓣評分:7.9


分享閱讀經歷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因為大多數詞句,在閱讀過後,通常都會消失不見,喜歡的那部分,化為無形的力量,不喜歡的那部分基本上忘光。如果要分享,就得重新回溯一遍,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讀幾本書。偶爾的確是用這個藉口,掩蓋自己的懶的。讀書筆記依然只停留在劃一些好詞好句,讀完寫幾句不癢不痛的感想這個程度上。


有一些書值得一讀再讀,於是不好好總結也無所謂了。但的確有一些書,並不值得一讀再讀。比如說《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這種道理都懂系列書籍,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需要閱讀重點就足夠。因此,這類的書籍非常適合很快地讀完,很快地提取精華,很快地振奮一下復工後的心。


這本書結合了作者的親身體驗,用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講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原則是:在最佳專注時間(早晨)優先安排最需腦力的工作,便能事半功倍。

對於作息和飲食不規律的人來說,久久無法驅散的疲憊感和抑鬱指數,很有可能是由於體內的生長激素和血清素值過低。因此,當疲憊襲來時,通過運動、20分鐘的午睡、曬太陽以及好好咀嚼,提升體內的血清素活躍度,以此提高生存熱情以及專注度,從而保證一整天都能高效。


1、為什麼白天總是疲憊不堪?

有可能是因為睡前吃東西了,因為飽腹不容易分泌生長激素,生長激素過低,第二天就會感到疲憊不堪。

2、早上起不來怎麼辦?

“今天什麼也不想幹”“就想這樣一直躺著”,早上起不來的人通常是因為血清素啟動能力太差,但增強光照以及睜著眼睛三分鐘,就能喚起這種起床熱情。


知道這些對於改善作息還是有一丁點用處的。因為當發現生存熱情是被腦內物質左右時,就忽然覺得坦然了,起不來原來只是腦子有問題而已,比起覺得自己懶,這種想法讓人忽然充滿希望,就好像腦子的問題比性格上的問題更容易解決似的。


除了工作TO DO,作者也推薦我們為自己製作一張玩樂的TO DO清單,每當分心時,就可以把想玩的事情記下來,忙完就可以按照清單上的去做,“這樣空閒時間就會過得更有意義、更快樂、更難忘。”


10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活著

餘華

豆瓣評分:9.4


這個月去修補了一顆崩壞的牙齒,此前,我的牙神經還活躍著,但牙醫小心翼翼但卻還是破壞了我的牙神經,於是便宣告這顆牙的死亡,開始了漫長可怕的根管治療。在不斷滅活的過程中,原本不痛的牙,經歷了各種形式的痛,夜晚難眠時,就想著那麼多人只願活著就好,而我卻因為區區牙痛而睡不著。雖是這樣想,還是嚥下了生平第一片止痛藥,遲遲睡去。最後,牙醫在我崩壞的牙齒上修建一座牙的墳墓。


在此期間,我讀了《活著》,太多人推薦了,讀這本書好像成為了一種義務,故事的確不錯。聽說,餘華另一個身份是牙醫,這是一個多麼需要勇氣的職業啊,一整天不停,修建一個又一個牙的墳墓。餘華說,在寫《活著》時,他的人生態度受到了影響:生活是自己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是啊,有時候是得不顧他人的嗷嗷叫嚷,才能修補好他人的疼痛。)


11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瑜伽經

[古印度] 缽顛闍利

豆瓣評分:8.7

重讀《瑜伽經》,讀的是商務印書館的版本,梵語直譯,註釋裡的太多宗教概念用詞十分令人頭痛,比之前讀的版本更加艱澀難懂,但譯者前言寫的很詳細,梳理了“數論瑜伽”的基礎概念,雖然還是半知半解,但對於理解《瑜伽經》和《博伽梵歌》等古印度宗教哲學經典都會有所幫助。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瑜伽哲學認為:“對於有分辨力的人,一切皆苦”,即使是快樂也帶著貪慾,“有所貪求,則不得平靜,而反覆追求感官享受只能增強貪慾,也就陷入痛苦的大泥沼。”而瑜伽修行正是幫助人們抵達內心平靜,擺脫輪迴之苦的工具。


具體的修行方式,參照瑜伽八支,其中分為外支和內支。所有的苦行及身體的練習都是為了最終的“專注沉思入定”,通往內在之路。


最初的《瑜伽經》是印度教中的有神哲學,因此外支中少不了“敬仰自在天”等宗教部分。用現代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講,“敬仰自在天”期間那幾分鐘的冥想的確能夠讓腦神經物質該活躍的活躍,該平靜的平靜,也許這就是現代意義中的“神”。


行動瑜伽中有個重要的原則,叫做:行動但不執著於成果。這是一個非常活在當下的建議,所以我總結了這篇讀書報告,不管它好不好看,就這樣吧。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在森林裡讀書的日子

山上摘的天然葉脈書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