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買房的房奴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愛搭積木的思想家


我來告訴你我個人的經歷。

1996年來到深圳打工,1997年結婚生孩子,當時工資1750元每個月,加上補貼500元和獎金300-500元左右,一個月收入大約2500-3000元左右,在深圳打了兩三年工,感覺深圳適合我們生活,加上本人在老家沒有房,父母親在家裡的房屬於單位的,而且住在山上,生活挺不方便。於是打算留在深圳生活,在同事的慫恿下,99年底就是到龍崗區布吉的深惠路(現在的龍崗大道)布吉鎮丹竹頭看看房,通過報紙的廣告上去看樓盤。當時售樓員帶我們到工地看現樓和看看小區的規劃,當時就心動了,選定了4層的二房一廳70平方(總共7層高),就交了定金1000元,到時樓價3300元一平方,屬於最貴的樓盤。過10天必須先付款3成的房款6.5萬元,那時我們手頭只有2萬,剩下4.5萬元都是借來的,剩下7成就是銀行貸款10年月供。

2000年初就自己簡單裝修就搬進來住了,頭三年開始就是把借來的4.5萬。

10年後全部還清房款,有了自己的人生一套房

之後一直沒有勇氣再去購買房了,直到現在還住現在的房,錯過好多次投資購房的機會,現在生活條件一般,不用擔心沒有地方住。經常帶小孩去度假。


蘿蔔頭大叔


在北京,我認識的,十年前以及十幾年前咬牙買房的,有的賺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後來換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則搬到了近郊的別墅。

與廣大地方房地產市場可能還需要“去庫存”不同,一線城市的房價這些年來就沒有降過,房子雖然是一次購買長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舊,特別是北京這十年變化非常快,房子的漲幅也很大,所以,除了離開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為種種因緣買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會抵消在北京換房的過程中了。

且聽我細細道來,這段血淚斑斑、啼笑皆非的歷史裡,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還在北京上碩士,同學裡就有一個福建同學,一個浙江同學在海淀區買了房子。

諸位,那時候北京的房子還不怎麼限購,只要有北京戶口就能買,學校的集體戶口也可以買。所以,我的同學就有買的。

我當時還特別納悶,問過上面兩位女同學:你們將來畢業,能留在北京嗎?萬一留不下,房子怎麼辦?

兩位同學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來也沒想留北京啊,生活質量這麼差,到時候畢業回老家之前,把房子賣了,這是投資啊。

後來,我們畢業了,但我的同學並沒有把房子賣掉,他們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陸續賣掉,都是幾倍的投資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報實習,在經濟新聞中心,跑房地產新聞。我每天不是去房地產公司打聽消息,就是去樓盤採訪購房者,有時還會去政府機關調查官方口徑。

熟悉那段時間歷史的人一定記得,在奧運會前後,中國關於房地產出了很多政策,什麼“房八條”、“房十條”、“房二十條”之類,出臺的政策越多,房價漲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這一點誰也看不準。

我所在的報紙不僅是官方機關報,而且有很多老記者,那段時間,老記者們最愛說的就是:別看現在(2006年),南三環的房價已經每平方米過萬了,但這都是奧運會帶來的漲價預期。只要奧運會結束,房價一定會跌。

諸位,這些都是在樓市裡摸爬滾打十幾年,並且掌握了一些所謂內幕信息的媒體老人,尚且有這種觀點,就不必說普通老百姓了。誰也沒法預測未來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買房子的時候,已經2010年了。

我剛剛博士畢業,在博士期間專心讀書,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等到畢業後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漲了一輪。五環外的房子都要2萬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環外的新房才1萬。

我打算買房,然後我身邊的朋友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房子漲得太離譜了,以後不大可能會漲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說,趕緊買,再不買,連末班車都搭不上了;

有的說,房子是什麼?人類為什麼要被房子壓死!

……

我無所適從,只好“聽從內心”,我的內心告訴我,不是為了買房,而是人生到了該買的時候,就買嘛。

我就在東五環外買了。

當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幾年,房子漲了七成的價格。

而我恰恰因為要換房,於是就賣了,結果,這些漲幅全部都搭進新房去了。

還是房奴。

所以啊,我覺得,誰也沒有前後眼,早買的也未必就輕鬆。


danyboy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十年前上海房價一平還不到10000

2006年的時候,普通和南匯、黃浦和盧灣、閘北和靜安都還沒有合併,上海市全市的房產均價也就在9356元每平米。當時屬盧灣區的房價最高,但也不足4萬每平米。十年後的今天就算均價10萬,也很難在盧灣買到房子了。

在這十年間,上海全市房價的均價就上漲了將近4倍。如果還是按照這一趨勢,那麼下一個十年上海房價的平均價格就可能會衝到10萬每平米。由此可見,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在過去十年所經歷的房地產熱潮有多猛烈。


十年前,上海房價還屬於價格窪地

同事小謝在2008年的時候就在上海浦東買了一套房,當時均價在2萬左右,房子不大才80平米,當時整套房產的總價也才160來萬。儘管當時小謝購買這一套房產的時候,也是勒緊了褲腰帶,做了很大的決心,看了很久的房子,最後在父母的催促下,勉勉強強買下了這一套房子。但如果從現在來看,這一套房產的增值幾乎超過了市面上所有的理財產品,成為了最增值的投資品。

150萬的房產,按揭30年,平均每個月大概也就3500元左右。而對於目前工資已經拿到1萬左右的小謝而言,3000元並不算什麼,也並不會影響他的生活質量。而在上海購置房產,擁有自己的房子所帶來的安全感,使得這一筆投資更加划算。


十年後的今天房貸的壓力更加明顯

假設現在擁有了購房資格,希望在上海購置一套合適的房產,普通房產的均價保持在4萬1平,一百平的房產就大概需要總價400萬左右。除了要籌備120萬的首付,還有280萬,需要通過按揭的方式。那麼根據商業貸款,即使貸款30年,每個月也需要供貸款14860元。而對於大部分在上海工作的年輕人而言,每個月要拿出15000元還貸款,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十年前買房子所要承擔的貸款還勉強能夠用日常的薪資對付,十年後的今天,買一套房子則意味著需要犧牲生活質量。而對於大部分年輕人而言,買一套房子,背一身的負債,遠遠不應該是一生奮鬥的目標。因此,就目前形勢而言,租房似乎是比購房更優的決策。當然了,想租到好的房子就要有更多優質的資源,更成熟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全平臺房源超過1000萬套,實時可租房源20萬套,在上海我們的房源數量比第二名租房平臺領先2倍。


嗨住租房


看了很多回答,很有感慨,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家有點特殊性,但從中也許可以反映一點歷史的變化。


早在1988年,我(準確說是我家)就在廣州的一個住宅小區買了一套商品房。這可不是十年前,是三十年前了。當年廣州改革開放,引入外資(主要是港資)開發建設住宅小區,開了房地產的先河。我那個小區,若不算全國第一個,排第二、第三名沒問題。


重點是房價。大概是700元,房子90多個平方,總價約7萬之內。這個數字要這樣看,當年我的工資約100元出頭,夫妻兩個加起來不到200元。相當於現在家庭收入2萬元以內,買7萬的房子。


我當然買不起,父母也是普通幹部,也沒錢。但是我外婆在香港,就是所謂有港澳關係的家庭。外婆年紀大了,單身一人。那時候我們不可能去香港照顧她,她就半常住地回來廣州。她想買個房子,幫我們改善一下居住條件,同時我們負責她的日常起居。因為她經營過雲吞麵小店,有些積蓄。一問價錢,毫不猶豫就要掏錢。回想起來很有趣,一個香港老太婆,用自己的積蓄,看那個時候的內地的房價,就是白菜價。而且那時人民幣匯率也低,7萬人民幣大約就是3-4萬港幣吧,相當於香港一個白領2-3個月的工資,可不是真正的白菜價麼。


那個時候什麼都是現金交易,而人民幣的最大面額是10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上妹夫,兩個男人用旅行袋在銀行裡取錢,然後提溜著去找售樓部交錢。漫長的程序完成之後,人都有點抖。


從現在的角度看,外婆用錢袋子早早幫我解決了住房問題,是多大的幸運呢?不過那個時候的人卻未必這麼看。住上新房不久,我太太有一天回家不高興。原來是她的閨蜜們說,你老公為什麼就不能在單位分到一套房呢?言下之意就是我很無能,弄個房子還要自己掏錢,這是多傻的一件事。


其實真正傻的地方在於,我長期沒有去搞懂金融槓桿的意義。大概是1991年,有朋友舉家移民,自己一套幾乎全新的、百來平方的房子,15萬問我要不要。我心想你真以為我錢啊,沒有要。其實那個價格就是大約一千多元。2000年前後,又有一個朋友問我,100萬看江景的房子要不要,那個價格還不到1萬元。我心想上哪搞100萬,又沒有要。


終於在二十多年之後,外婆早已作古,我將房子賣了,全部用於買新房子。價格固然翻了20-30倍,但是後來一比較並不是賣的特別好。一來房子舊了,沒有電梯,二來時點不太對,三來也是自己不會討價還價。看到我國人均住房達到60多平方的數字,還有點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感嘆。


回頭看,如果就是滿足基本住房需求,經濟上又不吃太大苦頭來說,我承認我是幸運的。但按照吳曉波說的,必須大膽跳躍才能實現財產增值,那麼我又是失敗的。但真要大膽跳躍了,可能一生的軌跡都不同。說來說去,人好不好,無非就是個人努力加運氣兩個因素。我從朋友身上看到的經驗是,10年前為了解決剛需,咬牙背房貸,咬牙努力的人,現在都很好,不僅能彌補運氣不足的因素,可能還勝過僅靠運氣的人。


郭巍青


我第一套房子就是十年前買的。那時候房地產還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那個小區07年10月開盤,1.5萬一平,到了08年10月,搞促銷,9300一平,那時候我還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是不想租房了,覺得在北京南三環這個價位也可以了,就買了一套兩居(那時候在政府部門,收入低),不到90平,有60萬是按揭。第二年,因為公務員收入低、工作量大,老婆又遲遲不能調進北京,就辭職到了老婆生活的城市(也就是我現在生活的城市)跑業務。一開始是住在老婆單位提供的宿舍(那時候我們真的沒什麼錢,買北京那套房都是節衣縮食的),不過跑業務掙的還是比較多的,不久就又在這邊買了一套三居,當然也是大部分貸款,不過總價不高,當時一平只有四千多一點。不幸的是後來自己當老闆創業了,過了幾年苦日子,基本上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交了稅,給工人發完工資,自己所剩無幾。不過幸虧D的政策好,我在北京的房子漲價了,後來找個合適的時機把它賣了,平均下來賣到了3.9萬一平,於是又在這邊買了一套四居,198平,雖然這個時候房價已經漲到六千多了,但我這次付的全款,然後手裡還有一筆不算太少的積蓄。一下子感覺不缺錢了,也不想再受罪了,就不當老闆了,在一家制造汽車零部件的公司當了質量總監(能有這個職位主要得益於以前我幫過這家公司老闆的大忙),本來打算就這樣了。但是到了2014年下半年,發現各地都開始陸續出臺救市政策了,我就意識到房價肯定又要漲,於是果斷出手,一個是在老家(北方某地級市)買了一套房子,當時是5600一平,現在漲到1萬,不想讓房子經常空著,就讓我爸媽過去住;一個是在省會買了一套,買的時候是8900一平,現在同小區二手房均價2萬左右,週末、節假日的時候一家人去住一住。不過房價漲得再高,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實際意義,因為沒有打算出售的(省會的打算退休後去住,老家的是作為事先留的退路,現在的兩套一套自己住,一套準備給兒子),也不過就是買的便宜而已。我覺得我敢買四套房,並且基本都買在低位,主要還是我對D有信心,絕不會坐視房地產價格下跌。每次空調,都是“防止過快上漲”而不是要下跌,只是讓它漲的慢一點而已;而只要跌了,就一定會救市,鼓勵各路資金湧入。所以我堅信還能漲


搞事boy的爹


別十年前了,就拿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吧!

2012年吧,結婚多年打算要個孩子,再加上老婆整天在後面唸叨,和你結婚,天天搬家,連個窩都沒有!

但是在上海這地方,老租房也不是個事。但是房價不便宜啊!身上的錢也不多,看著周圍的同事朋友都買了買房,而我們還整天祈禱房東,別在漲房租了。

於是掏淨積蓄,還外借了一部分,湊了40萬首付買了一個小兩房,1.5萬一平,貸款80萬,總價不到120萬!還好,和銀行信貸部分有認識的,當時也比較寬鬆,基準利率85折。貸款30年,利息81萬!利益比本金還高1萬!每月還款4500!

但是感覺的確壓力大,老婆要準備懷孕要孩子,離職了,我呢工資剛上萬,還是稅前的,在上海這收入,的確過的苦哈哈的!下館子基本不考慮,來個親戚朋友,我們才出去加個餐!

但是去年最高峰,一看,這房子近400萬了,而且薪水也今非昔比,現在這還款基本上無壓力,公積金都蓋住大半了。

周邊房子租金要5000的時候,我一個月額外支出一千多,加上公積金就夠了!毫無壓力!而且自己有了一個窩!

很多人問,為何不提前還款啊!

誰那麼傻,貸款利息這麼低,更別提還有一部分公積金貸款!

但是話說回來!看著房價高了很多,的確後悔後來沒有多買幾套房!要不現在日子更加滋潤!

可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就是:

高房價綁架了實體經濟,所以調控政策下來以後,房價不動了。

以我的房子為例,從1.5萬漲到5萬多,近4倍,用了5年!但是現在再從5萬多漲一倍到10萬?我覺得幾乎不可能,即使在上海!所以調控政策限制了投機性買房,也就避免了房價的再次“暴漲”!

話糙理不糙!跟著黨走“房住不炒”!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到自己結婚需要房!不要隨意的投資買房!

現在動則幾百萬的貸款,我真心不敢想!

但是如果你新婚,希望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定居,買房應該是必須的!因為房子也不會跌下去!

最後分享兩個身邊的虐心的故事!

朋友一。上海本地人,其他人賺到錢就買車,到處Happy的時候,他只有一個喜好,買房!買房,買房!還貸還貸繼續堅持還貸!三年前,所有的貸款全部還清。同時鍛鍊了自己的賺錢和攢錢能力!他的諺語我一直銘記“攢夠十萬就還貸款,還清貸款繼續買房”!現在,上海5套房,現金200多萬!生活樂悠悠!當時有錢買車的人,現在苦哈哈!

朋友二,外地人在上海!在我買了房以後,買了第一套房(貸款)!因為老婆做生意,第二年蘇州買了一套房(全款),第三年,崑山買了一套房(全款),第五年南方又買了一套(全款)。只為買房而買房。即使現在生意不好做,但現在吃租金,日子過的無比艱難瀟灑!

朋友三,14年上海貸款買房,15年信用卡套現付首付花橋買了二套。現在花橋的房子翻倍,房租還可以衝貸款,手握兩套房!雖然是房奴,但有底氣!

坦白的說,我其實很後悔,買了第一套房子以後,思想禁錮了,沒有在想二套三套!可惜!

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豪斯的上海灘


正好畢業10年,分享大學同宿舍兄弟十年前貸款買房的事情。

2007年我們從太原某大學畢業,我同學通過關係進入當時比較大的一個國有企業,月薪3000元,而我們大部分進入社會打工的月薪也就1200元,淚流滿面!

2008年同學廠裡面蓋員工集資樓,當時6層的小底層才賣不到1千元/㎡,但是我同學的資歷不夠,關係也沒那麼硬,沒排上隊。只能買2千多/㎡的高層,一起吃飯的時候,同學和我們抱怨,要當房奴了,計劃借錢首付買一套135平米的高層,每月還貸款差不多1500元。

你要問當時我的心情,日了狗有沒有,每個月的還銀行的貸款居然比我的工資還要多?!

如果問當了10年的房奴,我同學現在怎麼樣?

國企副處級幹部,年薪15萬+,而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他的那套房子在150萬元左右,妥妥的漲了5、6倍。

現在仍然需要還月供,但是你覺得還能叫房奴嗎?

很多人片面的認為“房奴”是貶義詞,但實際上在通脹、貶值、物價上漲的今天,把有限的人民幣換成固定資產,不是消費,而是一種投資;而每個月交房租,並且是交不斷上漲的房租,才是一種消費。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看完這篇文章說我是託,不過沒關係,我只想問一句:

如果讓你回到10年前,你會借錢買房當房奴嗎?

想清楚這個問題,在評論區告訴我。

認同我的觀點,請在文章下面點贊,並且關注我,一個專注樓市的小夥伴。


瘋狂太原人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時候房價剛好有點動靜,像我們這裡的小縣城,單價也就2000~3000的樣子。接下去,到2009年就是猛漲的時候。可惜啊!我沒有抓住機會,到了2009年的下半年才買了一套二手房,單價已經漲到5000多。現在想想,我後悔得要命!


2008年,我們一家三口從義烏回到縣裡。我愛人在一家織布廠上班。我一時找不到工作就在鄉下跟著我的父親一起扛木頭。有一天,愛人從縣城打來電話,她想買一套二手房住。當時的我頹廢得很,面對繁重的體力勞動,看著自己微薄的收入,一口拒絕了愛人的懇求。

那時候,口袋裡的確有個十幾萬塊錢,但是我不想動開。愛人在縣城租了個車庫,孩子又在縣城幼兒園上學,開支老大。如果一下子把錢花光了,我感覺日子不應該這樣過。父親當時就給我一句,農村人買什麼商品房?好好掙錢在家裡造一幢多好!母親看出了愛人的決心,打算支持我們買房。可是家裡哪有什麼錢啊!母親說,只有等到木頭賣了才有錢給我們。


當時,我對自己的將來很是迷茫,不知道要幹什麼?所以,在內心來講根本沒有在縣城買房子的打算。對於愛人的懇求,我是牢騷滿腹。搞得兩人為此事還鬧了彆扭。

2009年春節一過,我到縣城從事水電裝修工作。一家人就擠在20平米的車庫裡,就連衛生間還是我自己搭的。說句實心話,2米的高度,夏天熱得不得了,但是為了生存下去,一家人無奈地煎熬著。

這車庫在一樓,缺點就是老鼠多得很。晚上,老鼠還上床玩。我記得半夜裡,女兒尖叫起來,原來是老鼠從她的肚皮上爬過來又爬過去,還要咬她的耳朵。這個,我也深有感觸。唉!誰叫我們是農村人呢!我這樣跟女兒說。女兒大哭起來:爸爸,我不吃零食,我不買玩具,我少吃飯,我們聽媽媽的,買一個房子吧!

我的心如刀割。

愛人對我就是恨鐵不成鋼!有一天,我休息,漫無目的地走在街上。經過一家房產中介,碰上了一個我以前教過的學生。他喊我,拉我進店裡去坐坐。就是那一個上午,我決定要買房子了。我的學生跟我說,老師,快買吧!再不買,又要漲了!

記得那是2009年的10月份。當時的房價已經是5000多了。我也沒有跟愛人講,就自己去看房子了。說實話,也沒怎麼挑,沒幾天就定下來了。當我把愛人拉去房產中介籤協議時,她傻了,呆了半天,先是罵我死笨死笨的,但是叫她去取錢時,跑得那個歡!女兒一聽到買房子,高興得跳了起來。那天晚上,一家三口在車庫裡興奮了一夜沒有睡著。女兒說,爸爸,明天早上我不買早餐,在家裡吃稀飯。我摸著女兒的頭,下定決心要好好幹活,爭取早日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將近80平米的二手房,首付了17萬,銀行按揭貸款了25萬。就這樣,一個月後,我們就搬進去住了。也沒有錢重新裝修,只是添了一點生活的基本用品就入住了。房子本來就已經裝修過的,只是風格有點老,還有就是窗戶還是木頭的。我自己把牆粉了一遍,把木窗敲掉換成了鋁合金門窗。唉!總算有個家了!

一個月要還按揭貸款1200多,在當時,我一個月還掙不了那麼多。我和愛人一起節省著過日子,一起還錢。女兒也很懂事,本來吃牛奶的,後來改成吃豆漿了。一家人除了吃飯,其他都不考慮了,為的就是還錢。

記得2010年的春節,我們全家只剩2000元錢。不巧的是,母親從鄉下拿了許多米粿來,沒幾天就感覺要壞了,這還了得,這可是全家過年的主要食物。愛人決定去買臺冰箱,我也同意。於是,一家三口東挑西挑,終於決定買一臺1500元的。就這樣,我們過年就剩下500塊錢了。說實話,500塊錢一分都不敢用掉。過了年,女兒要交學費,還要還按揭款。我提議去母親那裡借一點,愛人不肯,堅決要自己克服。

過了年,大年初三,我就開始掙錢了,等到女兒正月十六開學,學費已經有了。那個月房子的按揭款是愛人繳的。我記得,別人家過年鞭炮齊鳴,我們家三口吃了米粿就抱在一起相互取暖,早早睡了。還什麼過年?簡直是心事重重啊!那段日子,我經常幹活到半夜,就是早早上床也睡不著,心裡有擔子壓著,喘氣都困難,總希望能早點還清貸款。

現在,房子雖然是自己的了。但是,愛人總是罵我傻笨,說是我的愚蠢造成了後來的苦難。如果聽她的話,2008年買了房,就不需要貸款了,這些年一家人拼命省錢都是在做無用功。我一想起這件事,心裡就痛苦得很。還好,我後來意識到了房價的漲勢,不然的話,就憑我這點能力,到現在還是兩手空空,頭無片瓦。


拙燕銜泥


十年前的房價和現在相比,那真的已經算是非常低的價格了。可是當時十年前,很多人不這麼認為。很多人覺得當時房價真的是太高了,買不起。現在也一樣,現在大家也覺得房價特別的高。感覺靠自己的收入存錢買房,簡直是一個夢想。其實是一樣,再過十年,你會發現,現在的房價並不是那麼的高。其實房價高與低只是相對而言的。只要我們滿足了自己的住房需求,房價的高和低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反正我們是用來住房,而又不是用來炒房的。那十年前咬咬牙來買房子的人們,現在都過得怎麼樣了呢?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當時在北京。他為了結婚,不得不東借西借,買了一套60平米的房子,而且還是貸款買的。每個月除了家庭的日常開銷之外就是還貸款,每個月還貸款將近4000元。在北京住了好多年之後,突然想回,自己的家鄉發展。於是就把北京買的那套房子賣了,除了還清銀行的貸款之外。還剩餘60多萬元。於是又在自己的家鄉,買了兩套房子,而且也比較寬敞,每一套都是在150平左右。想想自己在北京奮鬥的那些年,他非常的感慨。感覺還是在自己的家鄉過得比較舒適。


其實十年前咬咬牙,借錢買房的人們。現在來看,他們的眼光還是非常不錯的。起碼很佩服他們的勇氣。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只要自己想去做,咬咬牙,藉助身邊的資源和朋友,事情就解決了。無論是買房子還是任何事情,都需要靠的是一種毅力,決心,和自信。

還有一些朋友,當時他們在大城市裡買了房子之後,現在依然大城市裡生活。只不過把自己的小房子換成了大房子。這些年的努力都沒有白費。無論在哪裡,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只要你自己努力,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文史大世界


不請自來,先談談兩個房產故事,再說房奴的幸福!
第一個故事很多人都聽過:

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在陰間相遇,中國老太太唉聲嘆氣的說: 命真不好啊,我辛辛苦苦、省吃儉用一輩子,終於攢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結果還沒有住上一天就來閻王爺這裡報到了,冤枉啊!聽完中國老太太的話,美國老太太也嘆氣的說: 哎,其實我和你差不多,我年輕的時候就按揭買了一套房子,還了一輩子的債,終於還完債該輕鬆了,結果也來看上帝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結果看著一樣,過程大有不同,智慧比努力重要。


第二個故事,中國版買房暴富秘密。

89年上海的一個打工族,月工資80,房貸月供60元還款30年,省吃儉用買了一套郊區的房子,十年後成了市中心的房子,房價工資已經翻番,搞笑的是這夥計沒有選擇一次性還完銀行貸款,到2019年也就是明年就還完了,月供還是60,房價已經6萬多一平,工資已經上萬,他就這樣成就了一個經典的買房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 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十年前的房奴真的不好受,帶“奴”的做人都是不好受的,但是他們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成功的用金錢與智慧的槓槓撬動了自己的財富人生。

個人的力量永遠控制不了CPI的漲幅,金融槓槓也不是每個人都用的很好,“10年前沒有買房,意味著以後的15年都是白乾”,這句話還能不能奏效就不得而知了。

10年前買房的你,就偷著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