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讀《古文觀止》:司馬遷的死活之間


閒讀《古文觀止》:司馬遷的死活之間

司馬遷


自古艱難唯一死。當我們退無可退時,自然還有最後一條路可走。自古至今,走那條路的名人俠士也不少。我確實佩服他們的勇氣。可總有些人,雖自視甚高,他們也算得上是有操守的人,可他們卻放棄了使自己揚名立萬,令人景仰的機會,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以前看《肖申克的救贖》,感覺挺扯的。那種生存環境之下,為什麼就是有人不想認命,非得瞎折騰。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記得當年上高中,寫作文特愛用這段。其實也不是太懂啥意思,只是覺得特正能量,特燃的感覺。當然現在也還可以讓你的孩子用用,估計老師肯定給高分。記得當年老師講,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古代大凡做出點好文章,或有什麼大成就的人,無不是經歷了一些磨難和挫折才能成功的。接著他給我們列了一長串的名字和事例,比如保爾·柯察金、張海迪、愛迪生什麼的。後來我就一直在想,我之所以沒成功,是不是因為自己沒遇到什麼磨難啊!於是整天想著看有沒有什麼不太好的事能讓我遇到。算了,不說了。我們還是說說寫這段話的人吧!


閒讀《古文觀止》:司馬遷的死活之間

司馬遷故居


司馬遷,漢朝人,少有才名。家族世代為官,從秦至漢。後子承父業,做了太史令,主要是負責修史。他的人生本可以修修史、旅旅遊,就這麼優哉遊哉的過下去了。可是很不幸,他遇到了一個神經病的大boss——漢武帝。當時有一位將軍,叫李陵,自告奮勇要去教訓一下匈奴人,正好大boss也為這個事糟心。兩人一拍即合。剛開始,也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後來匈奴人調集重兵,將李陵的軍隊圍了起來。由於敵眾我寡,救援不力。結果李陵兵敗被俘,無奈投降了匈奴。因為這件事,大boss心情很是不好。這件事情既然出了,總得有人來負責。可人是他派去的,救援不力的也是他的小舅子。這個鍋無論如何有他一份。可他又不太想背這個鍋,於是他就叫一向在自己身邊唯唯諾諾的那個小子來說幾句。他想的清楚著呢,這小子一直在他身邊,看著也還不太笨,只要他說幾句,把鍋全摔在李陵頭上,反正他投降有錯在先,再踩幾腳,完全不是問題。這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萬萬沒想到啊!這小子估計是修史修傻了,他完全沒有領會到大boss的意圖,只是秉持著他史學家理性、客觀的立場。不但沒按他期望的方向說,還替李陵說了很多的好話。可惜,這時的理性和客觀正是氣急敗壞、急於甩鍋的大boss漢武帝最不需要的。司馬遷同學的這番話非但沒有幫到李陵,反使自己身陷囹圄,被判死刑。

漢代的刑罰似乎也有些奇葩,被判死刑的人,還有兩條路可以免除死刑。第一條是交50萬的保證金,就可以免去死刑,司馬家很窮,顯然第一條路走不通。第二條路就是用宮刑代替死刑。司馬遷受了這個刑之後,終於活了下來。

宮刑是一種很不人道的刑罰。具體大家可自行百度。他對人身心的摧殘都是難以想象的。受刑之後,司馬遷曾多次想要自殺,最後還是選擇活下來。“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他之所以選擇苟且活著,就是生活在糞土之中也無法死去的原因,就是他還有要做的事情,如果現在就死了,那他寫的文章也就無法流傳下去了。身為一個修史者,他立志要寫出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書。這不僅是他自己的意向,更是對自己修史家族的傳承。他的這部史書還未寫完,他怎麼能輕易的死去呢?後來,他終於寫成了這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鉅著——《史記》。書寫成後不久,他面帶微笑,平靜離去。

閒讀《古文觀止》:司馬遷的死活之間

風景


人常說:自古艱難唯一死。似乎活著總比死去容易些。可是許多時候,活著遠比死去艱難的多。每次看《趙氏孤兒》都會落淚,唏噓很久,劇中,死士公孫忤臼固然可敬,選擇活著的程嬰才是真的英雄。唯有心懷信念的人,才會有這種驚天動地的抉擇吧!全球每年都有因各種原因自殺的人,不在少數。選擇自殺,是因為他們已無勇氣活著。一棵樹、一隻狗,都會有它們活著的理由,有它們要做的事。生而為人,總有我們活著要面對的人,要做的事。這就是一種信念,也是我們活著的理由。大多數的人,往往活著活著就忘記了自己為什麼要活。失去了信念的人就像是大海中迷失了航向的危船,要麼迷失,要麼觸礁。死活之間,似乎只是一轉念,但卻隔著千山萬水,心懷信念,就有目標,目標就是燈塔,有著燈塔的照亮,你的人生航向才不會跑偏。

死活之間,就隔著一口氣,一個信念,卻是這世間最遙遠的距離。心懷信念的人,向死而生,雖死猶榮。沒有信念的人,生而無用,雖活猶死。

海棠猶開,然葉密花稀,紅衰綠濃,較前幾日滿樹皆花的景象又是不同。芙蓉已開,春已過半。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最是留不住的人間四月天。

庚子年春清明節後於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