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太监的忠诚,令半个大唐盛世都黯然失色

一个太监的忠诚,令半个大唐盛世都黯然失色


自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始,李唐皇室中父子反目、兄弟相杀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权力、地位、财富、欲望交织弥漫的宫廷里,几乎没有忠诚和真心可言。

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在那个鬼影重重的人间地狱中,会突然出现一束炽烈的火光,令人为之心神一震。

这束火光属于高力士,而他的身份仅仅是一个常为人不齿的宦官,又称太监。

在与唐玄宗相知相伴的五十余年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现实版的“康熙与韦小宝”。


高力士原籍广东,本姓冯,他的曾祖父冯盎是隋末唐初海南著名的民族英雄,受封为越国公。冯盎的祖母叫“冼夫人”,在南北朝时,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后世尊之为“岭南圣母”。

高力士的父亲冯君衡做过潘州刺史,作为名门之后,高力士的人生原本可以顺风顺水,但在他十岁那年,冯家却突遭变故。父亲受人诬陷,冯家遭到株连被抄,高力士也受到宫刑,被送到京城做了个小宦官。

经此一变,高力士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力士进宫时,正好是武则天在位时期,因为聪明伶俐,高力士很受女皇的喜爱,但不久后却因为年纪太小而被逐出宫去,差点流落街头,老宦官高延福见他可怜,就收他做了养子,高力士这才得以幸存,并且改冯姓为高姓。

一年多后,武则天又想起这个小宦官,又把他再度召进宫去。虽然身体残缺,但高力士的外表颇为英武,加上生性机敏,在当时很受女皇和武三思等权贵的信任,让他做了传达圣旨的小官。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偶然之下,二十四岁的高力士在宫中结识了一位小他一岁的年轻人,两人交谈甚欢,互相引为知己,自此开始了他们长达五十多年的友情。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李隆基,后世常尊称他为“唐玄宗”或者“唐明皇”。


唐朝自从武则天掌权后,皇室内部的权力争夺一直接连不断。

公元705年,趁武则天病重,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政变,逼迫女皇禅让于中宗李显。不久后,武则天去世,由于中宗李显的软弱无能,朝政大权渐渐落入皇后韦氏和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手中。

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李显,准备效法武则天称帝。

为了保住李唐江山,李隆基先发制人,在姑姑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氏集团和安乐公主一党,拥护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在唐隆政变中,高力士参与谋划相关事宜,出力不少,因功被封为朝散大夫。

两年后,宗室内部的矛盾再次激化,原先与李隆基合作的太平公主不断染指朝政,大有其母武则天的雄心,为了稳定局势,睿宗李旦毅然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713年,在高力士的帮助下,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一党,肃清朝堂,将所有权力尽收手中。高力士因功再次升迁,被封为将军,统帅禁军,唐朝由宦官掌管禁军的滥觞也自此开始。


一个太监的忠诚,令半个大唐盛世都黯然失色


清代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中将高力士描绘成丑角形象,在脸谱的鼻尖上点一团白,弯腰驼背、鬼头鬼脑的滑稽可笑,在戏中大多起到插科打诨的喜剧效果。

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未必真实,历史上的高力士也恰恰与此相反。他身高六尺五寸,合175公分,仪表堂堂,相貌伟岸,颇具大将之风,而且擅长骑射,曾经在三军校场上纵马拉弓,一箭射中靶心,赢得喝彩一片。

对于高力士,唐玄宗从未将他当做臣子和奴仆,反而更倾向于兄弟和挚友。他一直称呼高力士为“将军”,放心地将内宫甚至是外朝的事务交给高力士打理,而高力士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当轮到高力士在宫中值夜,玄宗总能睡得特别安稳,他曾经颇为感叹地说:“力士当值,我寝乃安”。

长久以来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高力士的聪明才智。在历史上存在许多与此相关的故事,其中大多已经不能证实真假。但有一件事倒是可以放心确认:

杨贵妃因为刁蛮任性,两次触怒玄宗,被驱逐回娘家。等到玄宗消气后,又开始思念起杨贵妃来,心中后悔不已的同时却又拉不下脸把她接回来,一人独坐宫中伤心不已。

每当这时,都是靠高力士出的主意,才得以瞒天过海地接回贵妃,与皇帝重圆。


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高力士已经贵为权倾四海的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公,荣耀到达顶点。但他没有像后世的权宦,如魏忠贤、李莲英那样为非作歹、以权谋私,仍然保有清醒的头脑,尽心尽力地辅佐玄宗,在朝中博得了相当不错的名声。

然而,在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后,唐玄宗却开始志骄意满,飘飘然起来。在一众奸臣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阿谀奉承下,逐渐沉湎酒色,不问政事。

唐玄宗一直有迁居洛阳的想法,希望在酒色犬马中享受晚年。奸相李林甫了解了玄宗的心思,就暗中疏通漕运,增加京畿一代的赋税,并采用和籴之法在长安制造出繁荣兴盛的假象,上奏声称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已经无需再向从前那样勤加治理,可以安享太平了。

在李林甫的吹嘘下,玄宗助长了退隐的想法。一天,在周围无人时,他向高力士吐露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将国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在此之前,他想听听高力士的意见。

高力士见玄宗受迷惑很深,于是极力劝止。他先是指出李林甫的和籴之法只能在眼前有些许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将导致人民对荒年的抵抗能力减弱,一旦遇到饥荒,必定会出现大规模的粮食短缺。

他还指出,国家的最高权力绝不能随意假手他人,否则必将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对朝局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

听完高力士的谏言,唐玄宗一时间极为不悦,但很快就冷静下来,决定听取这些逆耳的忠言。他顾及到自己刚刚的不快情绪会令高力士难堪,于是说:“朕与卿休戚共同,何须忧虑”,并赐酒一杯作为嘉奖。


一个太监的忠诚,令半个大唐盛世都黯然失色


由于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开元盛世的繁荣很快逝去。唐玄宗天宝年间,已经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局下,涌动着无数即将带来灾难和毁灭的暗流。

然而,在一众奸臣小人的蒙蔽下,唐玄宗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对于高力士的许多劝诫,他虽然听了进去,但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未能及时付出实际的行动,最终招致山河破碎乾坤动荡的局面到来。

天宝十三年(754年),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率领大军进攻南诏国,遭到大败,损兵折将共计二十万人,李宓本人投洱海自杀。

对于这样的大败,奸相杨国忠害怕受到牵连问责,竟然选择隐瞒不报,谎称取得大捷,一时间弄得天怒人怨,骂声四起。

除了内有杨国忠霍乱朝政,在京城之外,藩王安禄山一面装傻充楞讨好玄宗,一面在暗中积蓄力量,他把军中将领尽数撤换成自己的心腹番将,大肆掳掠民脂民膏充当军饷。

朝中有大臣看破了安禄山的野心,上奏请玄宗尽早诛杀恶贼,玄宗不但不听,反而将这名大臣送到安禄山处,任由他处置。自此之后,再没有人敢向蒙在鼓里的玄宗进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久后,玄宗又向高力士提起自己的退隐之意,认为大唐的天下有贤良的宰相和骁勇的将军们为他守住,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

奸佞们的鬼蜮伎俩骗过了玄宗,却没能骗过高力士。他提醒皇帝杨国忠的话不能尽信,南诏之战的结果远远不像大臣们说的那样美好,而且各地将领兵权太重,如安禄山史思明之流绝非善类,如果不早做打算,难免会生出不小的乱子。

高力士的话给沾沾自喜的玄宗敲响了警钟,让他稍微恢复了些许理智,但却并没有真正地将这些付诸到实践中去。由于长期沉醉于这样的虚假美梦中,唐玄宗早年的励精图治之志早已化为乌有,心思全倾注在和杨贵妃的歌舞缠绵之中。

人言“乐极生悲”,正当玄宗在长生殿中亲自击打羯鼓,与舞盘中扭动腰肢的杨贵妃相和时,东北方向,一声渔阳鼙鼓震天动地而来,惊破了《霓裳羽衣曲》,也击碎了大唐黄粱梦。


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数十万大军直奔长安而来,无奈之下,唐玄宗前往成都避难。漫漫蜀道艰难,年老的玄宗忧愁不已,当他刚刚行至长安西南不远的马嵬驿时,乱军还未赶上,禁军中的骚乱就开始了。

愤怒的士兵们将怒火发泄到奸相杨国忠身上,将他乱刀杀死,虢国夫人也没能幸免。大将军陈元礼进帐请求玄宗赦免将士们的“罪过”,玄宗无奈,只好敷衍了事。还未等他喘息片刻,理理思绪,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要求就被提了出来:贵妃不死,六军不前。

自古以来的皇帝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江山美人,孰重孰轻?

李隆基不愿失去心爱的女人,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压制住随时有可能暴乱的军队,一时间痛苦纠结不已。

在这两难的关头,高力士再次站了出来,对玄宗说:“贵妃虽然无罪,但杨国忠已死,贵妃又离陛下最近,一旦将士们冲进来发难,难免不会伤到陛下。眼下只有赐死贵妃,才能安抚六军,振奋士气,陛下的安全也才能得到保障。”

虽然极不情愿,但也别无他法,在唐玄宗的极度无奈中,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坡。

直到这时,这种切肤之伤才深深刺痛了李隆基的内心,对自己没能听取高力士的谏言感到追悔莫及。

满朝文武尽是些虚伪狡诈之徒,一介宦官所说的却尽是铮铮忠言,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多么的讽刺。


一个太监的忠诚,令半个大唐盛世都黯然失色


公元757年,逃难到成都的唐玄宗终于得以回到长安,这时的皇帝已经是他的儿子肃宗李亨,自己则被迫成为太上皇。

一场兵乱过后,唐玄宗失掉的不只是心爱的女人,还有坐了四十四年的皇位。与此同时,尊严、自由也一并离他而去。

在玄宗的想象中,儿子李亨一定会尽守孝道,让自己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对于政治,他早已经是无心干涉了。

但是,事实却并没有如他所愿。

李亨为人懦弱,始终害怕皇位有朝一日会被父皇夺去,于是对玄宗渐渐疏远起来。这时的朝政掌握在奸宦李辅国和皇后张良娣手中,他们利用肃宗对玄宗的戒备,不断使出鬼蜮伎俩迫害年老的太上皇,有意让他在凄凉中了此残生。

自成都返回长安之后,原先的臣子们都已经离玄宗而去,开始寻找新的靠山和主人了,只剩下寥寥数人不离不弃,真个是昏惨凄凉。

而每天都能陪在玄宗身边的,也只剩高力士一人,两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皇宫旧殿中相依为命。

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李辅国的迫害手段也没有就此打住,反而变本加厉,威逼玄宗搬到更老旧的宫殿中居住。他先是奏请太上皇出宫游玩,等玄宗一行人走到半路时,李辅国带领五百名刀斧手突然出现拦住去路,强逼玄宗前往甘露殿。

高力士上前呵斥李辅国欺君罔上,后者竟然直接抽刀,当着玄宗的面杀死了服侍玄宗的一名小太监,惊得玄宗几乎掉下马来。

幸好高力士临危不惧,以老朽之躯直面刀锋,凭借气魄生生镇住了猖狂的李辅国,这才护着玄宗安全到达甘露殿。

等到众人散去,宫殿大门阖上后,玄宗已经是泪流满面,拉着高力士的手说:“今天要不是有将军你在,阿瞒(玄宗小名)早做了刀下亡魂了。”


在张良娣和李辅国的陷害下,不久之后,高力士就被诬陷为“私通外臣”,流放巫州,只剩下玄宗一人独居宫内。

在流放南方的岁月里,高力士感慨之下作了一首《咏荠》: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这首诗的手法并不高明,文学意义也不足道,但却以简朴的语言表达了强烈真挚的忠诚之心,使人唏嘘不已。

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崩逝,身在遇赦返京路上的高力士听到这一噩耗后“号天扣地,悲不自胜”,在极度悲伤之中哀嚎而死,享年七十八岁。

在今天陕西蒲城的唐玄宗泰陵旁边,唯一的陪葬墓就是高力士的墓。

在唐朝中期的混乱局面中,人人自顾不暇,因此鲜有忠诚可言。尤其是和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李唐皇室的对比之下,高力士的这份忠诚更显得无比珍贵,后世称颂他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也正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