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文|吾恩淇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句話,出自李清照的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完整的詞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後來也被賦了曲,當成了劇版《知否》主題曲裡的一句。

很好聽,也很有意境。

那麼,作者關心則亂為何用這句詞作為這部小說的名字?

她說:“明清以後對女性的壓制越來越嚴苛,在這種境況下,我選這句詞做題目,其實寄託了我的一種美好理想。我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個人生活,可以通過努力擁有自己的幸福家宅。”

因為作者有這種期許,所以,才有了盛明蘭,有了這部出色的作品。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女人,終其一生,還是要靠自己的。

只是,古代的女人“靠自己”的這件事,要比現代人難多了。因為女人在選擇男人這件事上,多是被動的。那麼,女人這一生能否過得幸福,就和這個男人的人品有直接關係。

今天,我寫一寫盛家這父子四人,他們身為男人,哪個才是女人眼裡最“好”的良配。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第一個男人:盛紘。

盛紘是一個純粹的古代士大夫階層。他這一生,都在不懈努力地向上爬,他是盛家走向繁盛的領頭人。

作者關心則亂說盛紘是父權的象徵。

整個盛家,都是仰仗盛紘一人的。

所以在盛家,盛紘的地位是最高。雖然他很敬重盛老太太,但實際上,盛老太太雖然對盛紘有養育之恩,再造之恩,但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導致整個盛家的人,並未把盛老太太放在眼裡。

否則,就不會有王氏毒害老太太,林姨娘公然下老太太的臉,稱病不叫兒女去請安了。所以說,盛紘在家裡是一人獨大的。

這樣一來,他才敢幹出“寵妾滅妻”的事情。

盛紘和王氏沒什麼感情。他滿腹學識,自然看不上腦子不清不楚,性格潑辣,做事莽撞的女人王氏。

對盛紘來說,林姨娘才是最懂他的。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林姨娘不僅能跟他風花雪月,還對他“愛慕”至深。雖然,這“愛”是假的,但對他來說,卻很受用。可後來,因為他的太過縱容,造成林姨娘教唆女兒幹出泯滅盛家門楣的事,盛紘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為了他辛苦耕耘的盛家,盛紘狠決地打發了林姨娘。

其實,像盛紘這樣的男人,在古代,算得上是個靠譜的男人,但他值得託付嗎?

不值得。

王氏嫁給盛紘,是低嫁。盛紘在王家的幫襯下,得到了不少的好機會,可他對王氏並不好。他嫌棄王氏沒文化,也不溫柔,於是將自己的寵愛都給了一個妾氏林姨娘。

可他對林姨娘就是真愛嗎?

也不是。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當林姨娘觸犯了他的底線,他便一點情面都不留了。

包括盛明蘭的生母衛姨娘的死,盛紘雖然很可惜,但並未有多麼痛心。即使,衛姨娘是盛紘最漂亮的姨娘,但人走茶涼,也不過如此。

可見,盛紘,他只愛他自己。

一個典型的男權主義者。

女人嫁給這樣的男人,也許會享受他帶來的榮華富貴,卻無法得到他的真心相待。因為,他太愛自己,以至於沒辦法將愛分給女人。

女人跟這樣的男人過一輩子,是沒有希望的。縱使你懷揣一顆火熱的心,但最終,也會被他捂得冰涼。

所以我說,盛紘並不算是良配。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第二個男人:盛長柏。

作者關心則亂是這樣評價盛長柏的:“盛長柏是我對古代士大夫的一種完美理想的寄託。真正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常常想,我們漫長的古代正是因為始終不缺乏長柏這樣的人物,才能這樣光彩照人吧。”

盛長柏,盛家長子。

一個不苟言笑;惜字如金;古板得要命的“工作狂”。

說盛長柏是個“工作狂”一點也不為過。

他從四歲開始啟蒙,很小就知道努力不說,還長了顆靈光的腦袋。他聰明,悟性高,還勤奮。這樣的盛長柏,沒理由不走上事業的巔峰。

他是兩朝元老,他曾四次入閣,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他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由此可見,盛長柏將一生的熱情都用在了工作上。

他對女人的心思,就寡淡多了。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盛長柏娶海氏以前,他挑丫鬟,不挑有才有貌的,只挑那些老實巴交的。他娶了海氏以後,家宅內院統統交給海氏管。

我第一遍看《知否》原著時,覺得海氏是這本書裡最幸福的女人,因為,盛長柏立身極正,沒有花花腸子,他對待海氏,也是極信任的。

女人得此丈夫,還有什麼不滿意嗎?

可後來,我兩三遍地看過之後,我又覺得,盛長柏的確不錯,可作為老公,他還是差點勁的。

因為,作為丈夫,他太無趣了。

他不愛說話,一天都說不了幾句話。如果哪一天他多說了一些話,那麼接下來幾天時間,他都不再說話了。

每到過年時,他都會背一首蘇軾的《守歲》。原著裡說:“一樣的內容,一樣的音調,一樣的起復,甚至連表情也一樣,就是沒有表情。”

想來,丈夫是這樣的一個人,海氏也很無奈吧。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女人嫁給一個男人,是為了一起過日子的。

兩個人相處,最好的狀態是有“互動”,最好是有話可聊;有事情可以一起去做;有挫折可以相互砥礪;有好事能夠一起開心。

不過如此。

所以我說,盛長柏為人太無趣,性情太寡淡,他還不算是能讓女人幸福的男人。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第三個男人:盛長楓。

盛長楓從小就很聰明。他悟性高,文采好,也算是個出類拔萃的風流才子。但他有一點短處,是意志不夠堅定。

所以,他想要有更好的成就,離不開他人的鞭策。

柳氏便出現了。

柳氏是嫡出的女兒,她嫁給盛長楓,是低嫁。

然而,在這門親事裡“高攀”了的盛長楓,最初卻不怎麼高興。因為,柳氏長相一般。所以,盛長楓在婚後第五日就去了通房屋裡。

面對這樣舉止輕浮,腦子也“拎不清”的丈夫,柳氏心裡是很無奈的。但沒辦法,誰讓她就攤上這麼個丈夫呢?

所幸,盛長楓雖然不太靠普,可他本性並不怪。於是,柳氏對盛長楓展開了一系列的鬥智鬥勇。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柳氏是個一點也不差於海氏的女子,她有頭腦,有手段,目光長遠,也能屈能伸。(關於柳氏,我以後會專門寫一篇。)

可以說,盛長楓有後來的仕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柳氏給督促出來的。

柳氏和自己的丫頭說過:“我也不貪心,不該我的,我半點不惦記,老天垂憐,念我姻緣不易,叫相公用功進學,將來咱們自己掙下家業。”

如柳氏所言,在她的努力下,盛長楓一改當初浪蕩子的模樣,走上了正途,成為了一個能為盛家頂門立戶的好男兒。

並且他們夫妻倆關係一天好過一天。

總體來說,盛長楓和柳氏,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只是,為了這個幸福的結果,柳氏付出了太多。

婚姻裡,一個男人若沒有主心骨,那麼女人就會比較累。

女人,一旦嫁給盛長楓這樣的男人,不僅要當他的主心骨,還要為他規劃未來,還得鞭策他走上正道,還要為他打理好家中的一切。

柳氏要孝敬公爹,要阻止林姨娘再進盛府,還要團結盛家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

說真的,身為女人,我真不想過這樣的日子。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第四個男人:盛長棟。

盛長棟,盛紘最小的兒子,香姨娘所生。

盛家的三個兒子裡,我最喜歡的就是盛長棟。我也覺得女人嫁給他這樣的男人,才是最幸福的。

盛長棟資質平庸,他比不上盛長柏和盛長楓那般聰明,但他卻十分上進。

他五歲的年紀,就知道早起去找姐姐盛明蘭學習生字,讓盛明蘭都為他的上進動了惻隱之心。不僅自願教他,還為他親手縫製了一個多夾層又輕便的揹包。方便他自己整理、攜帶上課時所需的書本和筆墨。

盛長棟之所以那麼上進,只因為,他想讓生母香姨娘過得好一些。

一個單純又善良的孩子,總會受到上天的眷顧,他不僅得到了盛明蘭的喜歡和愛護,他還因此得到了一個好老婆。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因為在半山遇到一個扭腳的婦人,盛長棟不惜下了山後又折返上山,將那婦人背下山來,於是,他被那婦人相中了,要將自己的寵愛的女兒嫁給他。

這個婦人,就是沈繡巧的母親,沈夫人。沈繡巧的父親是從四品的武將,是國舅爺沈從興的旁系親戚。

盛長棟娶了沈繡巧以後,就再也沒納過別的女人。

盛長棟很愛護沈繡巧。當他看到沈繡巧為了盛家人做不辭辛苦地做針線活時,他會感動不已;他看到沈繡巧默默孝敬香姨娘時,他會在她肩頭流下眼淚;當沈繡巧嫁給他兩年無所出時,他不但不生氣,還反過來安穩沈繡巧,告訴她,他的大姐也是出嫁四五年以後才有的孩子。

可見,他對沈繡巧的好,是發自內心的。

盛長棟雖然不是盛家最出色的孩子,但他卻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也懂得經營自己的婚姻。他和沈繡巧,才真的是舉案齊眉,琴瑟和鳴的夫妻。

《知否》原著盛家四個男人:嫁給不起眼的“他”,才是真“享福”

所以我說,我最喜歡的男人典範,是盛長棟。

盛長棟這樣的男人,雖然老實誠懇,但他心中卻不乏“大主意”。他深知,想要家庭幸福,就必須夫妻和美。

他待沈繡巧好,最後,幸福的何止是沈繡巧一人?

事實上,他也幸福了,連他那個地位低下又不受寵的香姨娘,也跟著幸福起來了。

所謂家和萬事興,就是如此吧。

所以,事實證明:盛長棟,才是那個最會疼媳婦的男人,也是那個能真正讓女人感到幸福的男人。

當然,這是我的看法。每個人的人生觀都不一樣,有的人以為錢足夠了,就是幸福,有的人以為婚姻裡有愛,就勝過一切。

但我一直都覺得,最好的婚姻是:不需要多麼富貴,錢,不多不少,夠花就行;不需要愛得太深,不多不少,夠維持關係就行;不需要對對方太多苛求,不多不少,彼此都願付出就好。

願你,也能擁有這樣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