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為何經常被人誤解

品讀古詩詞時,最怕的就是想當然。比如想當然地認為,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香爐”是燒香的爐子,卻不知廬山有個香爐峰;比如想當然地認為,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形容草枯敗的樣子,卻不知古漢語中“離離”可用來形容草的茂盛;比如想當然地認為,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現了“嬋娟”二字,那肯定是寫愛情的,其實這是蘇軾懷念弟弟蘇轍而寫。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為何經常被人誤解

有了這許多的想當然,很多美好的古典詩詞就被理解得與原意大相徑庭。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很多人經常理解錯的千古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愛好古詩詞的朋友應該對這個詞作並不陌生,但它卻經常被人誤解。詞中“消得”二字到底何意,很多人解錯。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原詞: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為何經常被人誤解

柳永的情詞,是宋詞中不可忽視的部分,而這首《蝶戀花》也是柳永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詞中最後兩句,更是被王國維列為人生第二重境界。

但是作為一線教師,筆者發現不少學生經常理解錯這兩句詞。他們認為前一句是“衣帶漸寬”是形容人消瘦的,那後一句中的“消得”的意思應該就是:為你消瘦得人都憔悴了。但只要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樣理解是有問題的。前一句柳永已經用“衣帶漸寬”來形容消瘦了,這個用衣服寬來襯托人瘦的寫法,就是為了不直接點出這個瘦。這樣寫能讓詞作更加婉約,不至於太直白,是很是高明的。所以後一句如果“消得”是消瘦的意思,不但與上一句意思重複,而且打破了前句的一番巧妙安排,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為何經常被人誤解

事實上,這裡的“消得”是值得的意思。作“值得”來解後,這兩句詞就變成了一句動人的表白:為你衣帶漸寬我不後悔,你就是那個值得我憔悴的人。這樣的落筆充滿了感染力,也成為了宋詞中的表白金句。

讀到這,或許會有朋友感嘆:柳永也太有才了,能想到用衣寬來形容人瘦。事實上,柳永此句是化用前人的經典詩句,並不是他憑空想出來的。早在《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一詩中,就有“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的說法。《古詩十九首》中的作品,基本來自漢朝民間,民間的語言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用“衣帶日已緩”來形容人消瘦了,正是來自民間的說法。柳永的高明之處是他用“終不悔”3個字,把原詩的感情加強了,達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為何經常被人誤解

至此,大家就應該明白了,“消得”不是消瘦,而是值得。不得不說,柳永確實是詞中高手,王國維推崇此詞是很有道理的。他的這首《蝶戀花》從意境上來看,唯美婉致;從遣詞上來看,能把前人的詩句化為己用,並達到超越前作的效果。

筆者還是那句話,讀詩詞時不能想當然,一定要邊思考邊讀,不然就浪費這些千古名句了。在詩詞中,大家還發現過哪些經常被理解錯的句子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