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道德經》:聖人為腹不為目,何意?

“聖人為腹不為目”出自《道德經》第十二章。


《道德經》:聖人為腹不為目,何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我們來看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五色是指黑、白、青、赤及黃這五種顏色。這五種顏色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

五音是指宮、商、角、徴及羽這五種聲音。這五種聲音餘音繞樑使耳朵沉溺於此。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及鹹這五種口味。用這五種口味做成的美味佳餚使人舌不變味。

馳騁在田野間縱情打獵使人心發狂,稀有的奇珍異寶使人的行為離開正軌。

老子從五色、五音、五味、狩獵及珍寶等這些外在的誘惑告訴我們不要沉溺於此,過度追求這些外在的東西不僅毫無意義,還會傷害身心,甚至有可能會做出偏離正軌的不當行為。


《道德經》:聖人為腹不為目,何意?

那麼,我們就一點都不能碰這些東西嗎?答案肯定不是。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保持在合適合度的範圍內。

過分追求欣賞五彩華麗的東西,內心得不到平靜,到後來眼睛都不願意看平常事物了,正常的生活怎麼辦?過分追求享受音樂的世界,沉溺於此,那麼要面對外界的事物怎麼辦?過分追求山珍海味的食物,時間久了,回到正常的家常便飯還能吃得下嗎?


《道德經》:聖人為腹不為目,何意?

生於世界,這些事物都是要去面對的。我們面對這些事物先要分清好壞利弊,再要做到適可而止,保持在合度的範圍之內,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如果做不到分清利弊和適可而止,就會有禍患。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商紂王整日沉溺於酒色佳餚和靡靡之音中,最終國破人亡。周幽王過度寵愛褒姒,為了討好愛妃而烽火戲諸侯,最終也是國破人亡。像這樣例子不勝枚舉,如今的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分析了前面的內容,我們得到了一個做事要適可而止的道理。那麼老子還有沒有更深刻的道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原文最後一句話: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按照正常的理解就是聖人只要滿足正常的三餐溫飽即可,不追逐聲音之娛,取樸素棄奢華。


《道德經》:聖人為腹不為目,何意?

這是最表面上的理解,其實老子還有更深刻的意思。這裡的腹可以理解為內在的東西,指遵循大道思想。目可以理解為外在的事物。這樣我們再來看這句話的意思:聖人要做的是遵循大道,而不是關注外表的一些事物。


《道德經》:聖人為腹不為目,何意?

很多人都很享受外在的事物,他們沉溺於此,樂此不疲。老子看在眼裡,並將其寫下來,用於警示,可見其良苦用心。在最後既是闡述自己的大道思想,又期望後人能把握好外在事物,重視大道思想。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們應該對《道德經》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了吧!老子的畢生心血在裡面,希望我們能好好閱讀並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