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法可得

“心既如此,法亦如此。同真际,等法性,法性空中,谁是授记人?谁是成佛人?谁是得法人?他分明向你道,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无相故;不可以心得,心无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无相更得无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无所得,无得亦不可得。所以道,“无一法可得”,只教你了取本心。当下了时,不得了相,无了无不了相亦不可得。如此之法,得者即得。得者不自觉知,不得者亦不自觉知。如此之法,从上以来,有几人得知!所以道“天下忘己者有几人”。”

直下无心,了了觉知,这就是我们的真心。“心既如此,法亦如此”,真心就是法,在“ 法性空中”,也就是在空空荡荡而了了觉知时,“谁是授记人?谁是成佛人?谁是得法人?”,什么都没有,只是空寂灵知、灵知空寂,一切都不可得,哪还有一个修法的人?哪还有一个得法的人?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所以“他分明向你道,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无相故;不可以心得,心无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

空寂灵知即是佛,唯此一真实,其它都是幻象,身也是幻象、心也是幻象,我们的本性即是自性天然佛,你还要寻觅什么佛?我们的本性本来无相,你还要得个什么无相?我们的本性本来空寂,你还要得到什么空寂?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道,你还要寻觅什么道?只是一个空寂灵知,本无所得,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这就是“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无相更得无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无所得,无得亦不可得”。

安住空性,了了觉知,无一法可得,只是教你任取本心就是了,

“所以道,“无一法可得”,只教你了取本心”。

“当下了时,不得了相,无了无不了相亦不可得”。当下无心,即是“当下了时”;这个“不得了相”,即是不离见闻觉知。如果我们不见不闻,什么也不做,还怎么起用?所以,不是不见不闻,而是尽管见、尽管闻,在见闻觉知处,不随着见闻觉知翻云覆雨,就是黄檗禅师说的“不在见闻觉知上起念”。了相无了相都不可得,只是一个安住空性就是了。

“如此之法,得者即得。得者不自觉知,不得者亦不自觉知。如此之法,从上以来,有几人得知!所以道“天下忘己者有几人”。”

我们现在说的这个直下无心、安住空性、得无所得之法,仅是神会默契而已,如果有个“知”在,就不是了,就又落入意识心的妄想分别了,这就是“得者不自觉知”。不得者,不能当下契悟本法者亦不自觉知,还是在意识心的知见上反复。所以,

“如此之法,从上以来,有几人得知!所以道“天下忘己者有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