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們都不陌生,全詩六百餘字,盡其所有宣洩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失魂落魄與互相同情之感。一曲琵琶,竟引得滿座掩泣,江州司馬更是衣衫都被淚水打溼了。悽悽之情,溢於言表,令讀者為之動容。

像這種才子與佳人故事,小說中往往演繹成芳心互許,機緣巧合之下促成一段美滿婚姻。但事實更多還是白居易這種知音難覓的同情之感,至於愛情什麼,只是文人創作里美好的幻想罷了。經歷者本人的心情,其實悽慘的很。

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白居易還比較積極,直言惆悵而未言苦悶。如羅隱這首《贈妓雲英》,則是把人生不得意寫的明明白白。

鍾陵醉別十餘春,復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鍾陵”是地名,即現今江西進賢縣。“掌上身”則是漢朝美女趙飛燕的典故,形容身姿輕盈,僅用一掌就能夠托起來。相較於白居易六百餘字的《琵琶行》,這首詩在體量上要短小許多,但是其中感情卻並不見絲毫淡薄。

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一別十餘年,竟然又在故地重遊時候與故人重逢,按理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才對。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沒有考中功名,你也沒有嫁出去,各自落魄,實在高興不起來。之所以如此,可能因為是我們都不如別人吧。

末尾這一句明顯是正話反說,自嘲可能比不過別人,其實是懷才不遇,帶著一種天公不開眼的悲憤。用“掌上身”形容雲英,可見雲英也是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這樣的女子又有哪點不如人呢?

詩人自己亦是如此,懷揣學問,自信文采斐然,無奈科舉總是不中。真的是自己比不過別人嗎?還是說有什麼暗箱操作,使得自己才能無處顯現,而使豎子成名?

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羅隱

羅隱生於晚唐時候,那時的社會早已無法和盛唐相比,充滿了腐朽黑暗,官場上尤是如此。科舉這種事情被有錢人以錢財買通考官,不讀詩書的富二代成為狀元,自己這樣滿腹經綸的貧困子弟無處施展,難免落魄愁苦。

連續多年的考試都不能有所成就,終於羅隱也對此放棄了幻想。恰巧偶然間又遇到當年結識的歌妓雲英,沒想到雲英這樣的美女都未能嫁出去,其中曲折心酸,與自己又是何其相似。羅隱與雲英互相同情,又同樣處於失敗的人生境遇,只好自我嘲諷說到“可能俱是不如人”。

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看似豁達,隱含著的卻是難以訴說的煩悶愁苦。這種感情與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是相似的,但羅隱與雲英不是“相逢何必曾相識”。他們不但相識,而且還是故交,十幾年過去都同樣沒能收穫想要的東西,情緒自然比白居易還要更加激動。

白居易尚且可以直白流淚,淚水過後繼續迎接人生困難。羅隱卻已經連悲傷都無法做出來了,實在是一種無奈的絕望,只有自我嘲諷是自己比不過別人。藉助這種對自我才學的貶低,來降低懷才不遇的挫折感。

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這是一種消極的逃避,但好在羅隱並沒有將餘生都置於這種逃避之下。他是晚唐最優秀的諷刺小品文作家,用散文揭露了社會的腐朽黑暗,也算是在另一個方面用自己的行為做著堅決反抗。至於雲英命運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一如我們不知道琵琶女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