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悲催,又一个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都不陌生,全诗六百余字,尽其所有宣泄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失魂落魄与互相同情之感。一曲琵琶,竟引得满座掩泣,江州司马更是衣衫都被泪水打湿了。凄凄之情,溢于言表,令读者为之动容。

像这种才子与佳人故事,小说中往往演绎成芳心互许,机缘巧合之下促成一段美满婚姻。但事实更多还是白居易这种知音难觅的同情之感,至于爱情什么,只是文人创作里美好的幻想罢了。经历者本人的心情,其实凄惨的很。

比“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悲催,又一个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白居易还比较积极,直言惆怅而未言苦闷。如罗隐这首《赠妓云英》,则是把人生不得意写的明明白白。

钟陵醉别十余春,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钟陵”是地名,即现今江西进贤县。“掌上身”则是汉朝美女赵飞燕的典故,形容身姿轻盈,仅用一掌就能够托起来。相较于白居易六百余字的《琵琶行》,这首诗在体量上要短小许多,但是其中感情却并不见丝毫淡薄。

比“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悲催,又一个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一别十余年,竟然又在故地重游时候与故人重逢,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才对。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考中功名,你也没有嫁出去,各自落魄,实在高兴不起来。之所以如此,可能因为是我们都不如别人吧。

末尾这一句明显是正话反说,自嘲可能比不过别人,其实是怀才不遇,带着一种天公不开眼的悲愤。用“掌上身”形容云英,可见云英也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又有哪点不如人呢?

诗人自己亦是如此,怀揣学问,自信文采斐然,无奈科举总是不中。真的是自己比不过别人吗?还是说有什么暗箱操作,使得自己才能无处显现,而使竖子成名?

比“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悲催,又一个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罗隐

罗隐生于晚唐时候,那时的社会早已无法和盛唐相比,充满了腐朽黑暗,官场上尤是如此。科举这种事情被有钱人以钱财买通考官,不读诗书的富二代成为状元,自己这样满腹经纶的贫困子弟无处施展,难免落魄愁苦。

连续多年的考试都不能有所成就,终于罗隐也对此放弃了幻想。恰巧偶然间又遇到当年结识的歌妓云英,没想到云英这样的美女都未能嫁出去,其中曲折心酸,与自己又是何其相似。罗隐与云英互相同情,又同样处于失败的人生境遇,只好自我嘲讽说到“可能俱是不如人”。

比“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悲催,又一个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看似豁达,隐含着的却是难以诉说的烦闷愁苦。这种感情与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是相似的,但罗隐与云英不是“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不但相识,而且还是故交,十几年过去都同样没能收获想要的东西,情绪自然比白居易还要更加激动。

白居易尚且可以直白流泪,泪水过后继续迎接人生困难。罗隐却已经连悲伤都无法做出来了,实在是一种无奈的绝望,只有自我嘲讽是自己比不过别人。借助这种对自我才学的贬低,来降低怀才不遇的挫折感。

比“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悲催,又一个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这是一种消极的逃避,但好在罗隐并没有将余生都置于这种逃避之下。他是晚唐最优秀的讽刺小品文作家,用散文揭露了社会的腐朽黑暗,也算是在另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行为做着坚决反抗。至于云英命运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一如我们不知道琵琶女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