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讀丨茶經:茶之圖是《茶經》通關密碼,《茶經》章節是廣告腳本

茶之圖是《茶經》最後一章。50個字。是整本《茶經》字數最少的一章。原文引用如下:

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佈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於是《茶經》之始終備焉。

去讀丨茶經:茶之圖是《茶經》通關密碼,《茶經》章節是廣告腳本

言簡意深,總結陳詞。嚴格梳理,通關密碼。

古人文章,文言格式,字簡意深,七千多個字洋洋酒酒介紹了茶葉各方面的知識,構建了當今茶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從茶之源到茶之略,諸多方面都已經介紹說明,但是文字的表達始終有限。特別是這麼多內容如何學習記憶,理解應用,作為《茶經》作者的陸羽也深感後世學習者的艱辛。

送佛送到天,幫人幫到底。經典中的經典,定有內功心法。所以茶聖仙人在全書結尾處,專列一章以圖命名,以區區50字給後世學者留下《茶經》通關密碼,以便後世學者盡得《茶經》真傳。

筆者2018年10月3日專業深度:茶經全文的背誦方法分享和學習方法探究一方中特別說明,茶經的章節順序是作者嚴格編排的,整本茶經的章節就是一個茶事活動中說茶講茶的順序結構。在茶之圖中作者重新總結回顧了“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的框架結構,然後以圖示之,自然能夠目擊而存,融會貫通。

所以,筆者在去讀茶經系列分章解說第一章以後,即以分析最後一章茶之圖之原由在此。後續章節的分解,也即以先宏觀再微觀,由簡單到繁複的原則。

一、茶之圖的圖字有三層意思

1、圖是以書法文字呈現 。以絹素將《茶經》原文的文字內容摘抄書寫出來,目擊而存。

2、圖是以圖畫形式呈現。將相關章節,以圖示的形式,形象生動地表達茶經內容。

3、圖是學習茶經的通關密碼。茶經的文字很美, 有些寫得像詩,讀起來猶如一幅圖畫在眼前。例如在講到茶沫的時候陸羽用到了 “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雲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於水渭,又如菊英墮於鐏俎之中。”

去讀丨茶經:茶之圖是《茶經》通關密碼,《茶經》章節是廣告腳本

二、《茶經》章節用圖呈現的關鍵方法

前面說到,茶經的文字精美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是極其富有生活實踐經驗的,從火門山學成歸來第一次走訪茶區到最後茶經正式出版,前後經歷了三十年時間。一生致力於茶葉的專注精神,更加讓茶經的每一個字都是生動的,有力的。所以茶經的每一章都可以用圖來呈現。只是適合性要強一些罷了。現將每一章用圖示表達的關鍵方法說明如下。

茶之源:茶葉的形態、字形、土壤環境、陽崖陰林,陰山坡谷

茶之具:19種採蒸搗拍焙穿封的工具均可用圖像展示

茶之造:採摘對象,八個等級和六個成色用圖示展現更加直觀

茶之器:28種煮茶飲茶器皿今日可稱之為茶器,圖像展現立體生動

茶之煮:烤茶、碾茶、選器、用火、煮水、烹茶,酌茶,用文字描述烹茶猶如一個電視腳本的完美展現

茶之飲:名人飲茶圖、 唐時民間混煮茶湯圖,茶有九難圖

茶之事:43個名人,54個茶事,單獨繪製出來,如用當今的素描漫畫表達茶之事的茶人茶事,對於當下學茶來說,真是不亦快哉

茶之出:地圖,八個道,只有用圖來呈現才是最容易讓人瞭解的

茶之略:因地制宜,水池旁,山洞裡,王公家茶事規則就是幅場景

三、圖像化學習茶經才是學習《茶經》正確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關鍵是找到方法。圖像快樂學習法特別適合《茶經》的學習。2019年10月7日去讀丨茶經:陸羽才是軟文廣告的鼻祖,第一章茶之源十三個問題趣解中筆者認為陸羽是軟文廣告的鼻祖,如果通讀茶經則會發現陸羽更是廣告腳本的高手。

每一個章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每一段話都是茶事呈現最精煉的表達。所以筆者建議學習者在學習茶經的時候用以下方法,定能事半功倍。

去讀丨茶經:茶之圖是《茶經》通關密碼,《茶經》章節是廣告腳本

1、快樂的心態:把《茶經》的閱讀和學習當成是看電視腳本。

2、迴歸到場景:既然是腳本就要有主角和配角。在學習閱讀時,學習者本人以第一視角化身陸羽,進行場景演繹。

3、圖像聯想記憶:茶事活動中的應用,茶學框架的自我搭建,圖像聯想記是陸羽留給後世學者的《茶經》通關密碼。

《茶經》是第一本茶學專著,也是系統結構最為全面的茶學書籍。陸羽的偉大不是在於他在沒有其他人為茶學做專著的時候寫了一本《茶經》,而是在於他的《茶經》結構奠定了後世一千多年的茶學框架體系。宋元明清,乃至當今的茶學專著更多的還是對其框架體系的繼續闡述和解說。

把書讀薄,掌握精要是去讀茶經系列文章的原則。茶文化愛好者們,茶之圖的中心思想就是兩個字:圖像。這兩個字就是陸羽留給我們學習《茶經》的通關密碼。如果你還有什麼疑問,歡迎你留言與我們一起討論。東茗茶事週六去讀茶經的現場教學也在持續開展中。歡迎茶文化愛好者一起學習茶經,理解茶經,構建屬於你自己的茶學框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