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標學科專家解讀

高中地理新課程解讀系列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等特點。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性質,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相銜接的一門基礎學科課程,其內容反映地理學的本質,體現地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課程旨在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學會運用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與人文環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為培養有見識、有胸懷、有責任感、有行動力的公民奠定基礎。


對於《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解讀,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 1.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 2.高中地理課程內容標準;
  • 3.高中地理學業質量標準;
  • 4.高中地理課程實施與評價建議。

本期為老師們帶來的是“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解讀——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節選內容。


本期內容提要


地理核心素養是地理學科育人價值的概括性、專業化表述,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與提煉,是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中或之後所形成的、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核心素養由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組成。 


  • 1. 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係秉持的正確的價值觀。“人地協調觀”素養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分析、認識和解決人地關係問題,成為和諧世界的建設者。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標學科專家解讀


  • 2. 綜合思維

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綜合思維”素養有助於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地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 3. 區域認知

指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區域認知”素養有助於人們從區域的角度,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 4. 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個核心素養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地協調觀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包含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等。綜合性和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兩大突出特點,由此形成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應具備的分析和理解地理過程、地理規律、人地關係系統等重要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感悟、體驗現實世界中人地關係的重要途徑。


如何理解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日常教學中應如何體現呢?下面來看看學科專家的解讀。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人地協調觀解讀

  • 視頻建議WIFI網絡收看



主講專家

劉 霞 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江蘇省教學名師、常州市明德實驗中學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

戴文斌 江蘇省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教師、常州市地理教學能手、全國地理優質課特等獎獲得者

李 蘭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高級中學教師,常州市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基本功競賽一等獎


新課程資源系列之高中地理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標學科專家解讀

▲普通高中地理學與教指南 必修一

  • 顧 問:朱慕菊 張民生
  • 主 任:崔允漷 陸志平
  • 副主任:楊向東 張鐵道 劉紅雲 楊曉哲
  • 主 編:朱翔
  • 執行主編:劉霞
  • 副主編:沈斌 戴文斌
  • 編寫人員:歐陽曉 鄧杉文奇 張冬柯 彭婕 李蘭 孫越雯 李學鵬 蔣潔 胡祝娟 趙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