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五显镇,位于舒城县西南,舒城、霍山、金安三县交界,东邻万佛湖,南接万佛山,北望大华山,西联东石笋,G105、S317、S318穿境而过。全镇97.2平方公里,辖16个村1个街道,3.8万人,属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六安市创建文明先进乡镇,六安市双拥模范乡镇。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五显镇,因“五帝显圣”的传说而得名,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孝悌文化在这儿根深蒂固。作为山口重镇,他们依托资源优势,整合主导产业,致力绿色发展。围绕旅游抓服务,立足生态抓产业,做活商贸抓提升,五显镇呈现出“显山”“显水”“显茶”“显园”“显镇”的可喜局面。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显山。五显镇,素有“景山”一说,境内有九龙寨、百家寨、荒田冲林场、三线寨、红头尖、狮子山、独山、青山等,虽然不能与万佛山、东石笋、大华山比雄伟、比名气,但个个生得秀气俊美,山峰连绵,层峦叠嶂,山上成片成块的翠竹、被绿树、村庄、公路隔开,像一块块陆地铺在水中。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山上偶尔也有一些刀砍斧削之势,辍立峭壁,让人感受到山的险峻。山间涓涓细流,不时发出哗哗地水声,让人享受亲山亲水的魅力。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山间还有三线厂留下的幽深的窑洞、陈旧的楼房、长满青苔的步道,增添了山的幽静。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显水。五显河、滑水河,作为五显镇的母亲河,分别源自东石笋和石关,每条河由大大小小七、八个细流汇聚而成,河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水里的鱼虾清晰可见,水边青草丛生,三三两两的鸭子在水中觅食,野生的水鸟也不惧来人。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五显河集镇段,环境得到根治,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水天相接、河舟一色,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夜幕降临时,河道两旁,灯火透明,七彩灯火将河道描绘的五颜六色。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在河边洗衣的、钓鱼的、散步的、游泳的,与河道融为一体,尽情地享受夏日的清凉。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显茶。五显石关茶叶,在舒城小兰花茶叶品牌中,独树一帜,由石关兰花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石兰三翠”系列舒城小兰花,翠绿鲜活,舒展朵形,毫显匀齐,嫩清香高,鲜淳回甜,嫩绿明亮成朵,深受消费者喜爱。石关村现有茶园1500亩,石关茶厂年产干茶3500公斤,其中名优茶占80%以上。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显园。建设美丽家园是五显人的梦想,2014年开始,五显镇上河村,整合第三批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和上河村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建设上河公园。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在美好乡村示范点,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包括“一厅、两堂、三室、四墙”的农民文化乐园(即展览厅、礼堂、讲堂、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活动室、展览展示墙),建成2000平米的农民文化健身广场,实现园区路面硬化、环境绿化、村庄亮化,改造了危房,治理了河道,整治了环境卫生,形成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显镇。集镇是五显对外展示的窗口,五显镇积极围绕“山口重镇、诗画五显”,谋划布局。目前,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镇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为体现“十里竹乡”的特色,在集镇立面上,他们统一使用了由竹匾做成的店招,竹乡魅力更浓。充分利用原三线厂遗留下来的土地和厂房,发展了以“薇菜加工、家俱制造、竹业发展、尼龙造粒”四大集群产业,形成了精米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综合养殖、纺织加工、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多种支柱产业,个私企业68户,工商户1000多户。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五显镇发挥四大景区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交通和旅游服务业,实施G105改道拓宽、环万佛湖旅游扶贫通道,全面建成通村公路网,通信信息“村村通”,建设大大小小的宾馆、茶谷驿站、茶谷小院三十多家,日接待游客二百多人。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舒城:山口重镇,大美五显!因“五帝显圣”传说而得名!

目前,五显镇正抢抓茶谷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正在为生态增绿、为旅游添景、为农民增收。五显作为一方投资的热土,寨湾竹海、光明茶谷驿站等项目准备落户,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正在注入,一个“山口重镇、诗画五显”已展示在人们面前。(图/李卫生张向阳文/何道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