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导语:我们都知道梦是人潜意识的反应,许多梦境中的内容都与我们接触的人或事物有关,并且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欲望。

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对梦境的好奇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体验,总是在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梦境,甚至有时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梦。

带着对神秘梦境的向往和好奇,我最近阅读了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渴望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来了解梦境深处的秘密。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有人甚至将它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成为是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之书。

据统计得知,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做4~6个梦,这些梦常常是不知因何而来。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现实的镜子,梦中的幸福、欢喜、焦虑、恐惧等其实是人潜意识里的投射。

而这本书就是要揭开埋藏于人内心深处最深层的奥秘。我将根据看过这本书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梦境的奥秘。

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一、梦是愿望的达成。

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偶然产生的某种联想,而是体现着我们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

在现实中,你渴望自由、渴望幸福,你有着各种无法实现的愿望,这些愿望就来自于你最原始的冲动。

白天,我们迫于种种压力,只能将欲望压制在心底,到了晚上,这些欲望就会猖狂地跑到梦中来作怪。

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我举个例子,比如,当一个人膀胱肿胀时,他就会在梦中寻找厕所,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找到了,但他仍然会被憋醒,并且起来上厕所。

在梦中,找到厕所就是他愿望的达成。

总的来说,梦会收到两种刺激的干扰,一种是生理刺激,一种是心理刺激。刚才这个例子讲的就是生理上的刺激。

心理上的刺激是来源于我们白天生活中心里渴望达成的愿望。

我们都听说了坊间有种传闻:梦与现实是相反的。

而且我们也常常梦到痛苦的梦境,那是因为,梦经常会伪装自己。

就拿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讲,

有一个医生在睡梦中被闹钟声吵醒了,于是他关掉闹钟想再睡一会儿。

结果就在这么短短几分钟,他就做了个梦——医生梦到自己躺在了病患者的床上。

对于这个例子,我们给出的解释是:医生想直接跳过起床这个环节,直接顺利地到达医院,这便是反应了一种愿望的达成。

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梦的改装

这一部分是比较难理解的。

简单地说就是梦中的你可能并不是你,而是另一个人借用了你的样子,是不是比较神奇呢?

梦会通过压缩、移置、修正等特征把梦原本的意愿完全扭曲,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出现,其中检查和象征是我们梦做的最多的两个伪装工作。

解梦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因为检查而隐藏的含义恢复出来,把它用象征装扮的含义还原出来。

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造梦素材的来源。

引用书中弗洛伊德最后提出一个观点:所有的梦都不会是空穴来风的,所谓单纯坦率的梦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个梦,都是受到了外部刺激而引发的。这,就是造梦的素材。

书中关于造梦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观点:

(一)梦总是以最近几天印象最深的事为内容。

(二)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不同于清醒时选择材料的原则,而专门找一些不重要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三)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所左右,往往把那段日子的细节,那些在清醒时绝对记不起来的小事重翻旧账地再搬出来。

就拿我自己来说,几乎我每一个梦都来源于做梦前一天我自己的经历。

是不是很神奇呢?

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结语:这些理论可能在现在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在当时弗洛伊德的这些观点受到了外界的强烈争议,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同意自己的看法。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所有对《梦的解析》都是都太过于主观,实属无稽之谈。



而我觉得这些理论的意义并不在于对与错,而是他能够带领人们真正地去了解人性。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道德和法律的种种约束而不能做出真正符合内心的选择,而在梦中我们却可以好好的认识自己,了解人性,跟真正的自己打个招呼。

心理学:你相信吗?从你的梦境中,真的能“认识人性”!

你们有什么神奇的梦境分享吗?

我是 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希望用文字带给大家启迪与欢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