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精神和靈魂

更是城市發展的

內在動力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漫步丹稜街頭,大雅堂、文化館、圖書館、白塔、眾籌文化院壩......日漸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彰顯著丹稜文化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散發著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回顧歷史

改革開放初期,丹稜縣僅有縣文化館、文藝宣傳隊和民辦川劇團、電影院等幾個文化團隊,群眾文化生活簡單枯燥。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1993年,全縣有鄉鎮文化站12個,同年樂山市人民政府命名丹稜縣為“嗩吶之縣”,並在城區舉辦“丹稜縣首屆嗩吶藝術節”。

2006年,全縣地面文物有省級重點文物3處4點(松柏之銘碑、龍鵠山摩崖造像、鄭山摩崖造像,雞公山摩崖造像,丹稜白塔),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2017年,全縣共有省級非遺項目1個,市級非遺項目6個,縣級非遺項目13個,共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5人,其中省級1名、市級11名、縣級33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2018年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實現全縣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全面新建成1個縣文化館、1個縣圖書館、1個大雅堂博物館、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省級示範鄉鎮綜合文化站1個)、78個村(社區)農家書屋和文化活動室、8個綜合性書屋、1個電影院、1個鄉鎮固定電影放映點、4支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隊、14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網點、100個民間眾籌文化院壩。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群眾文化活動

鋪天蓋地開展

創建了三大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一是大力開展“大雅新農民·快樂新農村”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每年文藝演出達到300場次以上。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二是助力開展“黨群集中活動日”,每村每月通過文化活動搭臺,有力宣傳了黨委、政府中心工作。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三是大力舉辦了由民間眾籌文化院壩牽頭組織的“鄉村春晚”,實現春節期間,院院有演出,村村有歡笑。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不斷髮展文藝隊伍,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圍繞元宵節、端午節等重大節慶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和讚賞。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群眾歡天喜地

暢享文化快樂

群眾是文化的受惠者、享受者,是文化的參與者、創造者。通過發展文化事業,培養了92支“下得田頭,上得檯面”的農村文藝隊伍,實現從“送文化下鄉”到'農村文化進城"的華麗轉身,實現政府職能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40年改革開放猶如春風化雨,為我們的精神生活開拓了一片新家園,繁榮發展的文化事業帶給人們精神愉悅,營造了社會和諧,讓老百姓歡天喜地暢享了文化帶來的無限快樂,讓丹稜人以更堅定的文化自信,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去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


改革開放40年 丹稜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