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壓力或轉“通縮”

全文2492字,讀完約需4分鐘。


導語:4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3月中國CPI和PPI指數,同比分別上漲4.3個和-1.5個百分點。3月的物價重回“4時代”,物價失控風險消除。展望未來,豬肉供給週期的回暖與消費低將引發結構性通縮風險。同時,工業品價格在終端消費走弱的背景下難有較大起色,大概率持續走弱。


物價壓力或轉“通縮”

2020年3月,CPI同比上漲4.3%,預期4.7%,增幅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2%,由升轉降。PPI同比下降1.5%,預期下降1.1%,降幅較上月擴大1.1%;環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擴大0.5%。


非必須消費品價格下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大陸境內逐步得到控制,2020年3月的價格走勢符合我們“逐步走低”的判斷。雖然CPI同比增幅仍然維持在“4”以上的高位,但排除食品價格後,CPI同比、環比均表現出大幅收斂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的大幅波動仍然是短期內的決定性因素,即使在疫情結束後也將影響CPI短期走勢。

物價壓力或轉“通縮”

具體而言,食品菸酒類價格同比上漲13.6%,影響CPI上漲約4.10個百分點。食品中,畜肉類價格上漲78.0%,影響CPI上漲約3.4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16.4%,影響CPI上漲約2.79個百分點;鮮果和鮮菜價格分別下降6.1%和0.1%,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12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2.8%,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蛋類價格上漲1.9%,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

在非食品方面,七大類價格同比四漲三降。其中,文教類和娛樂類價格漲幅處於第一梯隊,分別上漲5.3%和2.5%;醫療類與生活服務價格漲幅處於較溫和狀態,分別上漲2.2%和0.3%;交通通信、衣著、居住價格分別下降3.8%、0.3%和0.1%。非食品類價格在2020年1-2月短暫快速上漲後出現漲幅收窄,尤其是非必須類消費更是出現同比價格回落的情況,與食品類價格形成對比,CPI結構分化的問題仍然較為明顯。


工業品價格持續走弱

受季節和疫情因素影響,一些工業企業停工停產,需求減弱,2020年3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5%,環比下降1.0%。其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月擴大1.4個百分點,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1.79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2個百分點。可見,PPI分化仍然較為嚴重,生產資料價格的降幅擴大是PPI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

分行業看,由於國際原油市場受到較大沖擊,價格大幅度下降,主要行業中,價格降幅擴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同比下降21.7%,擴大21.3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下降10.6%,擴大9.8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同比下降5.3%,擴大1.0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同比3.9%,擴大3.0個百分點。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下降同比3.6%,降幅收窄0.4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由漲轉降,下降同比3.5%。

環比方面,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2%,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由平轉降,下降0.2%。分行業看,主要行業中,下跌幅度擴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17.0%,擴大6.0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7.8%,擴大3.4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3.5%,擴大2.0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9%,擴大0.5個百分點。上述四個行業合計影響PPI環比下降約0.67個百分點。同時,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由漲轉降,下降0.5%。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由平轉漲,上漲0.3%。實際上,3月PPI的下滑除了原材料價格因素外,疫情導致的需求下滑是更為重要原因。考慮到疫情對國內需求的衝擊並未消退,預計未來PPI下行的風險將擴大。


對未來的判斷

總體來看,2020年3月CPI重回“4時代”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疫情得到控制的初步體現。PPI增速進一步下行則是受季節和疫情因素影響,一些工業企業停工停產,需求減弱導致;同時,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實際上,3月CPI的結構性分化反映出結構性通脹向結構性通縮轉變的跡象。我們比較了2019年同期的各項細化數據發現,豬肉生產週期成為影響結構性問題的主要因素。以畜肉類價格為例,2019年3月的畜肉類價格的同比上漲為4.7%,並從2019年3月開始呈現出逐月遞增的態勢,而本月以畜肉類價格為代表的食品價格環比出現下滑。考慮到豬肉生產週期,表明豬肉的長期供應壓力不斷增大的局面將從3月起逐步改善。因此,預計2020年價格走勢或將呈現出一種年初走高,隨後逐漸走低的趨勢。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需求的持續疲軟在於收入預期的走弱,在疫情之後這種情況只會加劇而非緩解,而當前的CPI高企與消費不足的“畸形”矛盾將向價格與需求同步回落轉變,我們認為結構性通縮出現的可能性會有所提高。

PPI方面,由於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的走低,PPI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原材料價格的拖累,在內需疲軟、疫情導致復工復產延後等不利背景下,未來PPI同比增速變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儘管近期國際油價波動較大,但這並不是預判未來PPI持續走低的根本原因,油價的波動不能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困難以及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障眼法。而全球刺激性政策的落地、疫情變化、產業鏈受損程度以及修復能力是影響PPI的決定性因素。綜上所述,內需不振、外需不穩將會成為限制未來一段時間內PPI回彈的兩大因素。


張 超 (國家開發銀行資金局)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機構無關

物價壓力或轉“通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