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中獎了?別激動,可能是騙子看上了你的錢包!

突然中獎了?別激動,可能是騙子看上了你的錢包!

突然中獎了?別激動,可能是騙子看上了你的錢包!
突然中獎了?別激動,可能是騙子看上了你的錢包!

老闆5分鐘前

我換手機號了,拉你進了高管群。

公司高管群3分鐘前

老闆:@你。有筆資金需要打給孫總,他換銀行卡了,新卡號是:xxxxxxxxxxxxxx

遇到老闆發信息,要不要迅速轉賬呢?

千萬不要轉!

這又是電信詐騙的新花招!

01

什麼是電信詐騙

電信詐騙是指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種合法外衣和形式或偽造形式以達到欺騙的目的,如冒充公檢法,冒充商家公司廠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銀行工作人員,各類機構工作人員,偽造和冒充招工,刷單,貸款,手機定位,招嫖等各種形式進行詐騙。

突然中奖了?别激动,可能是骗子看上了你的钱包!
突然中奖了?别激动,可能是骗子看上了你的钱包!

02

電信詐騙常見形式

01

冒充公檢法進行詐騙

案例:宋某接到陌生電話稱其信用卡在上海欠款。宋某否認後,接到一個自稱公安的電話,稱其捲入一起經濟案件,並通過網絡給她發了一份“逮捕令”。宋某於是按對方要求操作,先後被轉走50餘萬元。

小貼士:警方不會通過電話做筆錄,逮捕證由警方在逮捕現場出示,不會通過傳真發放,更不會在網上查到。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當事人轉賬匯款。

02

冒充熟人詐騙

案例:李某接到電話,對方直接叫出李某的名字並稱是其朋友“張某”。次日,李某再次接到其電話稱手頭急需用錢。第二天,李某在銀行給對方匯款4萬元,之後很快就發現“張某”是冒充的。

小貼士:記住一條,不管誰借錢,尤其通過網絡或者電話,一定要通過撥打對方常用號碼或者視頻聊天等方式,核實對方身份後再做決定。

03

高薪兼職、找工作詐騙

案例:李某通過某網絡招聘平臺找工作,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不久後,李某發現被騙入傳銷組織。事後查明,該公司是一家“李鬼”公司,打著招聘的名義通過網絡招聘平臺將人騙入傳銷組織。

小貼士:找兼職、工作的過程中,“高佣金”、“先墊付”這些詞是詐騙的高頻詞彙,若招聘方沒有留下固定電話和辦公地址,更需警惕。此外,過急的心態容易被對方利用,事先最好先查證對方的資料。

04

利用偽基站進行詐騙

案例:烏魯木齊一市民曾收到一條號碼顯示為“10086”發來的話費充值短信,他點擊鏈接充值200元並填寫身份信息。隨後,他收到短信驗證碼並輸入,但顯示充值失敗。很快,他收到銀行扣款通知,銀行卡被扣款3899元。

小貼士:一般情況下,如果你沒在銀行、通信營業廳辦理相關業務,卻收到“銀行卡密碼升級”、“積分兌換”、“中獎”等含有鏈接的短信,都可以當做垃圾短信處理。

05

謊稱網購平臺詐騙

案例:郝某花29元在網購平臺買了一個手機支架。他接到自稱 “XX客服”的電話,電話稱因工作人員失誤,將郝某加入到“鑽石會員”,如不取消,每月會自動扣款。郝某配合“客服”操作,被騙走12萬餘元。

小貼士:在網購的過程中,賣家與買家的交易行為僅在平臺上進行,若對方有超越平臺邊界的行為,那麼買家則有權要求其自證“清白”。

06

考試詐騙

案例:高考前,有人在QQ群中售賣屏蔽器、放射器、“橡皮擦接收器”等考試作弊器材。經偵查,警方抓獲3名涉嫌銷售考試作弊器材及從事販賣“高考試題”詐騙活動的犯罪嫌疑人。

小貼士:在考試的過程中,漏題、改分等行為本身就是非法的,即便抱有僥倖得到了高分,也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所以大家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07

投資返利詐騙

案例:楊女士經朋友介紹,瞭解到一個“境外投資項目”。她通過朋友添加“項目客服”為好友,並提供隱私信息,將11000元轉入“客服”指定的賬戶。前兩天每天都會準時收到一筆返利,第三天卻被對方拉黑。

小貼士:投資本身便具備著極大的風險性,對於那些號稱 “低投入、高收益、無風險”的投資理財項目,一般情況下都需要提高警惕,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報。

08

投資詐騙返利

案例:70歲的劉某接到一個“保健專家”的電話,經忽悠,劉某買了一萬多元的保健品。然而,對方又稱只要購滿50萬元,即可獲得補助款104萬元。當劉某真的購買了遠超50萬元的保健品後,那個從未謀面的專家再也聯繫不上了。

小貼士:一般在電話中自稱“保健專家”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判定為騙子,專家們不會通過陌生電話的形式去引誘你購買某款產品。遇到此類事件時,多問問身邊的年輕人。

03

遇到電信詐騙怎麼辦?

突然中奖了?别激动,可能是骗子看上了你的钱包!

-END-

發佈:交通治安分局

突然中奖了?别激动,可能是骗子看上了你的钱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