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新冠肺炎疫情或許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截至目前,深圳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效。深圳市民的心情也如這春日裡的景象一般,正在逐漸平復和回暖。成效與信心皆來之不易。這既離不開專業醫療工作者們在抗疫前線的辛苦付出,也離不開千萬餘市民的默契配合。他們或堅守崗位保障著城市的運轉,或為“愛”奔走主動加入抗疫行動,又或是“閉關”在家配合防疫……

他們在疫情期間的平凡舉動,或許可以更好地代表和體現深圳這座城市的精神之所在。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來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溫情聯動暖人心

“請大家不要歧視他們(病家),……在疫情面前,我們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互相關愛,這個世界才更溫情更美好,疫情才更容易被控制。”1月31日,在深圳病例小區信息公開後,一份張貼在小區的告示,感動無數人,瞬間刷屏了深圳人的朋友圈。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疫情突如其來,湖北人、武漢人被視為可能的“病毒傳播者”,似乎成為了“不受歡迎”的人。但在深圳,人們卻用最大的善意對待他們。

在海樂社區,陳女士門口的蔬菜袋上方露出一張小卡片,其中一句留言充滿暖意:“您在家裡不是隔離,而是戰鬥。”新華社用《一張小卡片背後的“深圳溫度”》點贊。

陳女士剛從湖北荊州返回深圳,要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在此期間,她一度擔憂害怕、心情煩悶。 然而,自我隔離期間,社區醫生每天例行的電話問詢,都從一句“抱歉,打擾了……”開始,這樣貼心的舉動也漸漸撫平她忐忑不安的心情。

家住羅湖區蓮塘街道港蓮二村的汪奶奶和老伴都年過八旬,因為年前偶然接觸了來自疫區的旅客,便主動居家自行隔離觀察。其間,汪奶奶拒絕了親朋好友的探訪,可沒多久就遇到了生活難題:家裡沒米沒菜了。

因為疫情防控關係,外賣只能送到小區門外,老人年邁腿腳不便,四十斤的大米更讓他們發了愁。物業管理處瞭解到老人的困難後,連忙安排小區保安把這些生活用品送到老人門前,叮囑老人要是有困難儘管跟物業提。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深圳各個社區顯得格外冷清,但鄰里間一幕幕溫情關懷的瞬間,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在這段特殊的時期,小區物業承擔起了很多額外的工作。很多業主看在眼裡,主動對物業工作人員表達感謝,有的小區業主還專門組織為物業工作人員募集防疫物資和慰問金。

2月6日,龍華區萊蒙水榭春天花園業主提出要給一線人員發放物資補貼,短短几天時間,業主們籌集了近20萬元的資金,用於物業一線人員的補貼發放和防疫物資購買。

“我們有好幾個業主常看到保潔阿姨半夜仍在清理垃圾。”業主曹女士說,物業工作人員中的大部分沒有購買防護物資的渠道,有時候連口罩都不夠用。在募資之前,就已經有業主拿出家裡的酒精,分給工作人員,也有業主翻出護目鏡送給他們。

“看到他們物資不夠,我們心裡很不是滋味。”曹女士與其他業主的募資提議,得到了大多數業主的支持,行動馬上開展得如火如荼。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管理處給物業一線人員發放防疫物資

面對疫情,社區居民與物業工作人員之間的溫情聯動,使得家門口的疫情防護網變得更加牢固。“隔離不隔心、抱團暖人心”的深圳溫度,使深圳人在疫情面前從容不迫,展現出強而有力的戰鬥狀態。

從不缺席的“紅馬甲”:冬日最溫暖的亮色

同樣讓人倍感溫暖的還有,從不缺席的“紅馬甲”。

深圳是座志願者之城,疫情期間,“紅馬甲”也成了冬日裡最溫暖的亮色。

春節前夕,疫情暴發,為保障防控期間生活必需品供應,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志願者服務總隊緊急招募商超菜籃子保障志願者。在觀瀾一家工廠做普工的餘昌寶主動應徵。

小區封閉管理,部分公交停運,地鐵間隔延長……對47歲的餘昌寶來說,抗疫期間做義工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家住觀瀾的餘昌寶每天早上6點就得起床,匆匆洗漱、早餐,6點半出門,步行一公里去觀瀾富士康南門站搭乘公交車,再換乘兩條地鐵,才能在9點到達志願服務地點梅林家樂福超市。

商超菜籃子保障志願者,負責在抗疫期間協助商場超市工作,保障市場供應。在志願服務的日子裡,什麼貨品重餘昌寶就扛什麼,一天也拉過500公斤重的貨。繁重的勞動,時常讓餘昌寶累得直不起腰。來深圳已經20多年的餘昌寶,在這裡結婚生子,在他心裡,深圳早就是自己的家。“深圳給了我一個家,給了我愛,在共渡難關的時刻,我也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深圳”,餘昌寶說。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餘昌寶抗疫期間在商場超市工作

還有許多“紅馬甲”們,義務幫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信息登記、物資發放。吳麗是海樂社區一名社工,同時也是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健康U站站長(義工),春節至今她選擇留守在社區防疫一線。每天上午10點左右,吳麗及其他義工會隨社區的車隊到各個站點運送物資,隨後在社區巡邏一下,如發現有未佩戴口罩或需要幫助的人,便會上前提供幫助。

他們還給居民派發防護手冊、宣傳防疫知識。每天下午2點開始,社區工作站的義工們就開始核查回深人員的登記情況,並彙總給工作站辦公室。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之後,深圳市義工聯組織747支志願服務隊,活躍在基層防控、小區管理、物資供應一線的普通市民數以萬計。截至目前,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的“紅馬甲”已有大約44萬餘人次,保證了這座城市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保持正常高效運轉。在疫情當前,“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願者”,這些耳熟能詳的信仰更加彰顯。

“希望我身體裡的抗體,能夠成為戰疫的有力武器”。深圳南山一新冠肺炎康復者在市第三人民醫院志願捐獻了200cc血漿。

2月16日,拿到新冠肺炎出院證明的詹同學,得知感染康復者血漿裡產生的抗體可以救助重症患者後,儘管初愈的身體還需靜養,但他毅然決定捐獻。詹同學是一個“00後”,在他身上,是新一代深圳人彼此扶持、相互守望的擔當精神。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詹同學正在捐獻血漿

堅守崗位的他們:“逆流”而上

疫情發生後,深圳社區封閉管理,大家都宅在家裡配合抗疫,城市路上的車少了、人少了,而來來往往最多的就是外賣小哥和快遞員。他們成為了每個家庭與外界接觸的紐帶。疫情之下,他們的配送服務顯得格外重要與珍貴。

“喂,您好,您的外賣到了,麻煩到小區門口的外賣架取一下。”外賣小哥祝龍龍給顧客打完電話後,將外賣放到顧客所在小區的外賣置物架上,拍照記錄,完成這一單。祝龍龍回到電動車上,翻看手機,等待接單新的派送任務。

今年24歲的祝龍龍是河北保定人,去年7月來到深圳,加入美團外賣配送行列。從春節到現在,他和同事們一直堅守在崗位一線,將一份份外賣送到居民手裡。“能夠幫助到別人,送外賣的意義不一樣了,突然覺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別有價值。”祝龍龍說,疫情期間,很多人居家隔離,他們每天都會送去外賣和一份“溫暖”。而他們也收穫了許多顧客的反饋,外賣單上經常會收到很多暖心的話:“注意安全”“不要著急”“疫情期間,你們辛苦了!”……

有一次,同事還收到一份茶飲店的訂單:“10杯奶茶,送給你和身邊的同事喝,你們辛苦了!”

“真的有感動到,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醫生在一線抗疫,我們也希望堅守崗位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祝龍龍說。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祝龍龍正給居民送外賣

與外賣小哥一樣,為維持這座城市有序高效運轉,許許多多在水電氣熱、交通出行、食品供應、環境衛生等城市基本“生命線”工作的基層工作者也一直堅守崗位,為守護城市貢獻力量。

2月10日,企業復工復產的消息刷屏,深圳供電局500千伏深圳巡維中心值班員姚曉哲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們不是復工,我們一直都在。抗疫保電,我們不退。”贏得一片點贊。

2月18日晚上將近10點,室外溫度不到10℃。深圳水務集團南山分公司蛇口所工作人員在回家路上收到消息:某定點隔離酒店附近排水管網堵塞。顧不上一天的辛勞,蛇口所值班人員立即趕回公司,在做好全身安全防護措施後,迅速趕至現場。經過約1個小時奮戰,清理出3噸油渣,疏通了管網。

作為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勇敢堅守在戰疫一線,實現垃圾日產日清,並對疫情期間的大量廢棄口罩進行專門處理。

公共交通是人員聚集的高風險環境,疫情期間,很多出租車司機堅持上路。“只要有一位乘客,就要出車。出車不單為了賺錢,還有一份責任擔當。”鵬程電動出租車公司愛心車隊的隊長張說。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疫情期間,很多出租車司機堅持上路

科技人的抗疫:硬核而暖心

除了維持城市運轉人員的堅守,深圳科研人用一系列的新成果幫助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排憂解難,他們在這場抗疫戰場上的種種創新和研發,同樣傳遞著屬於科技的“溫度”。

近日,一條“一線醫生如何給眼鏡止霧”的帖子登上了微博熱搜。因為醫護人員的護目鏡起霧不僅會使視線不清,影響工作,更容易滋生細菌,具有很大危害。

聽聞這個消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喻學鋒、楊新耕、康翼鴻博士等通過緊急攻關,成功研發出具有醫用防護面罩、護目鏡等防霧功能的納米塗層,這種納米厚度的塗層是利用自主開發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添加增稠劑等增加附著力,醫生使用噴劑後,可以在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連續五小時以上護目鏡不起霧。

醫護人員的皮膚,同樣讓科研人員牽掛。“一線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面臨巨大壓力,許多醫護人員由於長期佩戴防護設備和使用消毒液,導致面部和手部皮膚受損。”日前,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吳奕光博士瞭解情況後,將自己團隊研發的新型創面修護及防護產品捐贈給武漢的數家醫院。這種敷料對人體安全、無毒副作用,噴敷後如同戴上“隱形手套”,可以一洗清除。

口罩是醫護人員必不可少的防護品。普通民眾和醫護人員日常使用的各類醫用口罩在蒸煮消毒之後,口罩的靜電就被消除,導致防護作用劣化,無法實現重複使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李勃研究員團隊與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團隊通過實驗發現一種材料,重複蒸汽消毒後,性能也不會減弱,這意味著在口罩短缺的情況下,有可能實現口罩應急的反覆使用。

深圳抗疫十問⑥|醫護人員“火線”抗疫時,深圳人在做什麼?

此外,深圳大學鞏鵬課題組還利用可穿戴體溫貼,實現一部手機同時動態監測多位留觀者的體溫。當體溫超過37.3℃時,軟件會自動發出警報,使醫護人員實時瞭解體溫變化,減少了醫護人員與被隔離人接觸的感染機會。口罩、溫度計、手套、護目鏡……這些都是從小處著眼的研發,但在這些細微的創新中,融合了深圳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精神與深圳溫度,硬核而暖心。

作為一座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來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這座城市容納百川的氣度。在疫情期間,深圳人用一個個暖心的舉動守護身邊人,傳遞了團結奉獻、務實高效的深圳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