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满员、满员、满员”,疫情受创的旅游业在清明期间迎来了“报复性”旅游。

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你出去玩了吗?

作为疫情好转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清明期间,虽然多数人还在考虑安全问题,不敢出门,但出来旅游散心的人不在少数。

“在家呆了几个月了,正好没事出来散散心”、“戴着口罩全家老小一起去踏青”、“本地人游本地”。

不少人对于出门旅游还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的火爆。

多地景区再现“人从众”

清明小长假,各个景区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

有的景区免门票;有的景区买门票送年卡,掏一次的钱,全年畅游;有的景区还送住宿,送特色餐……十八般武艺,可谓都展示出来了。

当然,所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出游的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景区,就连很多景区自己都没有料到,游客的热情竟如此高涨。

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在假期期间也迎来旅游高峰,但受疫情影响,假期三天景区共接待游客76万人,游客数量比去年清明小长假减少32%,西湖景区内17个收费景点共免费接待游客16.5万人次。

而泰山景区恢复开放后,4月4日零时至4月6日14时,泰山景区接待进山游客21689人次,接待进山进景点游客43109人次,其中4月5日单日进山进景点游客量达18547人次,迎来景区恢复开放后的第一个小高峰。

4月5日,黄山景区因为游客“人挤人”的表现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热搜图中小小的栈道上游客们人头攒动,一眼望不到头。针对此外界纷纷摇旗呐喊:“旅游业的报复性增长来了!”

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不过随后不久,黄山景区也在5小时内连发4条公告,称因景区游客限流2万,建议游客至黄山市其它景区游览。然而即便如此,市场上还是充斥着不少担忧和批判的声音。

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虽然处于缓役可控的状态,但这样人挤人,风险真的很大,甚至有行业人士表示,“如果上图当中有1人感染,不含沿途传播将有将近2万人需要隔离。”

多地发“福利”

近期,有关长三角三省一市提振消费的措施频上热搜,多地景区给出了半价甚至免费优惠。例如,“常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宣布,为激活本地旅游市场,常州市22个主要景区实行门票半价优惠,为期一个月(3月25日至4月24日),该优惠仅限常州市民。

安徽方面的手笔更大,按照黄山市文旅局发布政策,4月1日至4月13日期间开展“江淮大地串门游”,安徽省居民均享受包括黄山风景区在内的黄山市31个A级以上景区免票政策。该官博4月4日发布的“清明小长假到黄山风景区旅游温馨提示”称,景区也对2020年广大医护工作者免门票,以及其他景区优惠。

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除了门票优惠外,旅游专列也颇为引人瞩目。近期,上海铁路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开化县文化和广电旅游局近期推出开化二日游及开化、江山三日游两条线路。3月28日,全国首趟春季旅游专列从杭州开出,300余名游客前往衢州市开化县,拉开“拥抱春天·乐游开化”长三角国民休闲旅游节的序幕。

不仅要让大家玩得实惠,更要让大家有时间旅游。

近期,浙江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消费提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研究制定发放消费券、旅游券等消费提振政策措施,促进疫情后消费市场复苏。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同样的,江西也鼓励周末实行2.5天弹性作息。

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游、省内自驾游的复苏。有机构预计,清明节小长假过后,城市周边游会逐渐复苏,五一小长假则有望促进中短途游复苏。

“多地出台景区门票半价优惠、2.5天周末假等措施,都是促进刺激旅游消费的举措。如果疫情防控措施得当,能确保不会引起二度传染,将对旅游业复苏带来帮助。”业内一位专业人士表示。

遇“黑天鹅”的旅游业

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截止到3月25日,2020年全国已有11268家旅游类企业注销、吊销经营。

自春节期间开始停摆的旅游业,至今仍承受着行业不可承受之重。

根据2019 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估算,平均停滞一天,旅游业即损失178亿元。1月下旬至今,旅游业已“冰封”近70天。

而往年的春节黄金周,则是旅游行业兵家必争之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16年以来,春节7天的旅游收入占全年总收入比例高达9%左右。

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2020年春节前夕,途牛曾发布报告预测,2020年春节黄金周七天的出游人次将达到4.5亿人次左右。以2016-2018年间,春节黄金周人均旅游支出1200元消费金额测算,2020年春节旅游行业收入将达到5400亿元。

随着春节档停摆,这一预期收入是否准确,已永远无法验证。

旅游是一整个领域,在它包含的各行业、公司如旅行社、酒店、景点、OTA中,体量越大、烧钱越多的,遇到危机,就越“船大难调头”。

OTA刚好符合体量大、烧钱多的“条件”。

3月初,签证巨头百程网宣布,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资金不能维持公司继续运转,决定启动破产清算准备。

曾乐观预测春节消费情况的途牛,自身情况并不乐观。

全球疫情爆发,叠加美股全面下挫,在美国上市的携程网(TCOM)、华住酒店(HTHT)、途牛等股价纷纷上演雪崩。其中,途牛尤为惨烈。

复苏路漫漫

对于旅游行业来讲,你以为的旅游业报复性增长看似已经来了,但实际上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的假象,有序的复苏之路依旧漫漫。

4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0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经综合测算,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国内游客满意度指数为88.8,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横向对比而言,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

或许,对于清明假期,民众只有出行意愿,却缺少消费意愿。

如果说清明小长假,更多地只被当做试水看待,那么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则真正地被旅游业看作是今年势在必得的“主战场”之一,但未必每个玩家都能拿到“主战场”的上场机会。

根据2020年最新的五一放假通知,今年五一放假五天,这对于旅游业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到时候或将迎来旅游高峰。

再现“人从众”,“报复性”旅游来了?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此前发布的《15项发现和待启动的旅行: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国人今年上半年以及全年的旅游意愿都比较高,预计旅游高峰将从五一假期开始出现。

有43%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疫情结束,会选择在3到6月上半年旅游。其中,选择5月旅游的比例达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其次是6、7、8三个月,各有15%的选择率。10月预计也是旅游高峰,有14%的选择比例。

而“五一”过后,上半年大势将定。

旅游专家认为:“2003年,普遍的看法是两年恢复,实际上就是半年。充分反映了旅游的敏感性,也反映了旅游的韧性。2020年十一、中秋黄金周,全国旅游业大概率将有实质性起色,国内景区和酒店的生意也都将重回正轨。”

但目前看来,对于非刚需的旅游业来说,有序的“报复性”旅游,短期看来可能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综合自:中国经济周刊、国际金融报、格隆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