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王的两本书,一正一邪,影响后世千年文学

临川王的两本书,一正一邪,影响后世千年文学

我们很多人都读过或者听说过《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描绘的人物言行智慧,举止风度,很让读的人羡慕不已。但很多人不清楚《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

历史上有两本书很是奇特,都是注者和作者声名并行。一本是陈寿的《三国志》,标注者裴松之。一本就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标注者刘孝标。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过继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着重反映了三国,西东晋时期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言行举止和清谈放诞的社会风气,而且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记载颇为丰富真实,展示了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展示了"魏晋清谈"的风貌。自成书以来,就备受关注,而且对后世史学,文学影响巨大。梁代"书淫"刘峻(463-521年),字孝标,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征引繁富,引用的书达四百余种,为后世所并重。

刘义庆除了《世说新语》,其实还有一本记述当时士大夫们怪梦奇遇的神怪小说《幽明录》。如果说《世说新语》可以作为那些士大夫们的正史来读,那《幽明录》就是野史。《幽明录》所记都是神鬼怪异故事﹐与《搜神记》同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原书据史书记载有说20卷,有说30卷,但都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只有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辑集的佚文 260多条。多数作品都短小简洁,缺少细节,但描写文雅细腻,。作品情节曲折,神怪形象多具拟人化,形象突出,极富现实性。《幽明录》中许多故事,成为后世作家取材的源泉。其中"柏枕幻梦"的题材对后世影响最大,唐沈既济的《枕中记》、元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代汤显祖《邯郸梦》以及清代蒲松龄的《续黄粱》等都继承了此一题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