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用上高科技

摘要: 当“最强大脑”遇上“人工智能”,环境不洁、乱停车辆等问题就无处遁形了。近日,颍州、颍东城管部门线上线下同发力,监控摄像头、网格员、无人机等齐上阵,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无缝智能监管。    城市“千里眼” ...

当“最强大脑”遇上“人工智能”,环境不洁、乱停车辆等问题就无处遁形了。近日,颍州、颍东城管部门线上线下同发力,监控摄像头、网格员、无人机等齐上阵,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无缝智能监管。

  

  城市“千里眼”显神威

  

  8日上午,颍州区城管指挥控制中心紧张而又忙碌。10时12分,视频显示,汽车西站一餐厅门口出现一辆电动三轮车违章停放,视频抓拍员捕捉到画面以后,上传到数字化城管系统,经过立案后,派遣给处置部门及时解决。

  

  10时50分,数字化城管系统收到鼓楼街道办事处的回复以及处理完毕后的照片。

  

  同时,颍州万达附近一辆机动车违章停放,在平台立案以后,前方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拖移处理。从发现违停车辆到拖移结束,不过20分钟。

  

  记者了解到,此类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得益于辖区内的58处监控探头。它们不是一般的监控设备,而是在城区高层建筑、学校、医院、重点机关单位等区域建设的高空鸟瞰瞭望系统,也就是城市的“千里眼”。

  

  “每天通过视频抓拍约能处理30余起案件。” 颍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任张利全告诉记者,这个高空鸟瞰瞭望系统共享公安、交警等其他相关社会视频资源,除了在一些城市管理问题上显威力以外,还将在应急指挥上发挥重要作用。

  

  还有“顺风耳”和“飞毛腿”

  

  除“千里眼”之外,数字化城管系统还有 “顺风耳”和“飞毛腿”。“顺风耳”是12319城管服务热线,随时接听市民投诉;“飞毛腿”则是上百名信息采集员。他们每天巡回在自己的责任网格中,及时拍照上传信息。所有信息待指挥中心受理员甄别立案后,由派遣员根据问题归属,派遣到相关责任单位限时解决。

  

  “在城市管理工作上,类似乱倒垃圾、乱搭乱建、出店经营等问题每天都会发生,仅仅依靠人力资源,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会有漏洞和死角。” 张利全表示,有了数字化城管系统,每天许多城市管理案件源源不断传回指挥大厅,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整体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在数字化城管的监控下,颍州区城管指挥控制中心从2018年7月平台试运行至12月31日,共派遣案件108899件,已处置108872件,结案率达99.97%。

  

  立体加平面无缝巡查

  

  在颍东区向阳东路,城管执法人员郭鹏飞和同事正冒着雨雪,对所负责区域的违停车辆进行告知和劝离,并将不规范停放的电瓶车排放整齐,他们被称为“网格员”。

  

  所谓“网格包保”,就是对辖区内的主干道进行分包到人,以百米为单元,设置120名网格员,实施网格化不间断管理。“网格员”们每天早上8点到岗,同时还有错时上岗制,凭借这种“绣花功夫”,让每天数以千百计的城市管理问题无处遁形。

  

  细心的市民还发现不时会有无人机飞过。不用好奇,这也是城市管理的“智慧卫士”,颍东区启动两台无人机,不定时对辖区内的北京路、向阳路进行巡航。

  

  “一条路飞过去,十分钟传回上百张照片,乱停乱放、城市不洁等问题一目了然。”颍东区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张世岳解释,有了无人机的及时抓拍,能够第一时间反馈给网格员,赶到现场处理问题。这种“立体巡查”与“平面巡查”相结合,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巡查和定点监控,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立体化执法查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