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部對自己而言意義獨特的電影。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就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 它雖然是一部動畫電影,但其背後深刻的寓意是很多電影都不具備,或者無法企及的。簡而言之,它是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 PGC_COLUMN --}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千與千尋》並不僅僅是一位少女跟隨父母闖入異鄉的奇異夢幻,還代表了一代日本長輩囑託年輕人的警示之夢。 它好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個童話故事裡折射出的是對整個人生和社會的反思,幾乎每個年輕人都可以在這個故事裡讀出自己的理解。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整個電影主要要表達的我理解為:勿忘初心。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社會的整個產業發展壯大,人卻永久性的失落了。”我認為這是現代化最大的危機:也就是說,在整個社會機器日益成熟運轉之際,我們作為個體的人卻有淪為這部機器的螺絲釘的危險,而使得自己作為“人”而擁有的特質被遺忘和忽視。整個故事可以說是對將要進入成人社會的年輕人的警示:你要成為社會里有用的一員,同時你不要迷失了自己!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千尋可以說代表著所有剛要踏入社會的年輕人:1,要承受不知何去何從的惶惑感,笨手笨腳地試著進入社會這個大機器成為有用的一員;(在電影裡,不願工作、好吃懶做的人變成待宰牲畜或煤灰)2,面對名利、物質等等誘惑。(千尋的父母身上即可見日本經濟虛假繁榮時代的社會風氣)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湯婆婆剝奪人的名字,並且支配人的含意就在於:名字是自我的契約。當人與社會之規則立約,常常忽略了與自我的契約而喪失自我。細節:千尋在湯婆婆那裡簽約的時候,本來籤是自己的本名荻野千尋,而後被湯婆婆改為“千”;白龍囑咐千尋: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白龍在千尋的幫助下想起了自己的真名,從而又重新蛻變成了自己。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整個故事的背景也是有很明晰的提示的,即是在日本的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結合背景來說,這也是對於一個時代的反思。經歷過泡沫經濟的那一代日本人將會在這一幕中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社會的迷失、貪婪與瘋狂,人性的負面。宮崎駿先生主動從歷史中抽出,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隱喻在童話中展現給年輕人,期望不要再下犯同樣的錯誤。 而在整個大主旨之下,還有一些其他的脈絡,單獨拿出來討論也很有意思的。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