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會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

於會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生態環境領域正加快進入信息化時代。

全國人大代表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於會文建議

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

實現環境信息採集

傳輸和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

促使生態環境監督管理

從人海戰術向智慧戰術轉變

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見轉變

從經驗判斷向科學決策轉變

于会文: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

於會文以四川為例指出

于会文: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

環境信息化率不到50%,絕大部分市州還停留在僅重視治理措施謀劃實施層面,環境信息化率不到30%。長江經濟帶涉及11個省市、10多個部門,長江水利委員會已建立了覆蓋全面、較為完善的綜合監測站網體系,但環保、國土、農業等部門也開展相關監測,站點建設和監測內容交叉重複,不僅造成數據來源多頭、“數據打架”等問題,也造成重複投資和資源浪費。

他指出

當前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統一規劃

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

和應用也存在“兩張皮”現象

並且,於會文建議

一是國家層面制定

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

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行使統籌把關、推動協調、管理支撐,明確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理順職能職責、形成全國工作合力,加強對地方的指導,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規範、統一評價辦法等原則,構建各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新格局,切實解決要素不全、進步不一、措施不實、效果不佳的問題。

二是加快推進

生態環境信息數據共享整合力度

首先,打通橫向數據共享渠道,建議國家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林業草原、水利、農業、氣象等部門之間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共享機制,解決部門之間“信息孤島” 的問題;

其次,暢通國家相關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數據共享渠道,實現上下貫通、聯動交換,相關部門建立的系統應開放給地方政府使用或查詢,有效解決地方政府上報的數據卻不能拿回來使用的問題;

再次,統一相關政府部門內部的數據口徑,一個口子進出、一個平臺管理,切實解決多頭上報數據、多頭下發數據的問題。

最終形成“一源一數,一數多用,上下左右聯通”的生態環境信息數據應用模式,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一平臺管理、一張圖服務、一本賬查詢。。

三是懇請國家層面支持

四川開展環境信息化示範打造

當前,四川正在把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在環境信息化建設方面,我們大膽嘗試、勇於創新,著力達成全省環境信息化一體化的目標。下一步懇請國家層面繼續加強對四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和支持,特別是加大信息化建設專家智庫支持和全國試點示範,利用四川省生態資源豐富、科技力量集中、數據價值富集等有利條件,組建部-省-市聯合大數據研究機構,加快建成以“成都數智環境系統”為代表的典型示範應用,建立上下貫通、聯動交換的環境信息化應用模式。

四是加大對

生態監測網絡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

將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納入國家大數據發展重點支持項目,儘早建成“天空地海”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控體系和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持續完善覆蓋天空地海全域的前端物聯網設施,實現生態環境物聯網數據縱向流通、橫向貫通、全域聯網,提高對大氣、水、土壤、生態、核與輻射等多種環境要素及各種汙染源全面感知和實時監控能力,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的信息化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