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大嘴猴、愤怒的小鸟、辛普森、芝麻街……这些全球耳熟能详的IP形象,都来自一家叫红纺文化的公司。

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能够拿下这些知名IP并且运营好,让它们在市场持续产生价值,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作为从传统模式转型的企业,红纺文化借助IP赋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近日,《品牌新智》走进了红纺文化,听其IP负责人闾爱武讲述了公司发展历程和业务模式。

卖出一件产品的毛利有限,当文化被赋予到这件产品之中后,它的价值便大大提升。

一件普通的T恤几十元可能也无人问津,但被赋予IP之后,几百元也会引起抢购。

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最赚钱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文化,它给产品带来的赋能有无限想象空间。

红纺集团发展近20年,多年来不断转型升级,成为以IP为核心的商业集团。据相关报道显示,红纺文化在2015年底已经拥有超过900家门店,年销售额达21.6亿元。

“IP赋能”其实也不是全新的概念,说了这么些年,真正行出来并且能够长久走下去的,并不多。那么,红纺文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

IP运营为核心,从生产型企业转向品牌管理

红纺文化的大楼位于上海普陀区,这栋大楼并不是租的,而是公司近两年买下来,真正属于自己的场地。

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除了做办公场所,红纺文化更是将自身的文化根植于公司建设之中。

走进公司大楼,一层大厅左侧是公司周边衍生品商店,右侧是大嘴猴主题咖啡厅。无论是员工和客户,一走进办公大楼,便自然而然地接受到其IP文化。

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文化不能强灌输,而需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据闾爱武介绍,公司定位为国内IP商业转化品牌企业,核心模式是以IP运营为核心,搭建内容、商品、营销、媒体、渠道为产业生态链的品牌文化投资管理集团。

其实,在这一定位上,红纺文化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不妨梳理一下红纺文化的发展历程,便可从中了解它一路的转型升级:

1999年,红纺集团成立,定位是以品牌出口代加工为主的生产型企业;

2005年,公司成为奥组委指定的特许经销商,成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独家保密生产商;

2008年,红纺成为帆赛赞助商;

2009年,红纺获得美国品牌Paul Frank(大嘴猴)单品项授权,在中国率先确立了潮牌的概念;

2013年,红纺启动韩国品牌Pancoat项目,开启多品牌管理战略。同年,红纺开启韩国顶尖动漫公司VOOZ精心策划创作的网络动漫人物Pucca的大陆市场运营;

2014年,红纺取得美国著名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的授权,引入“品牌故事”概念。同年,红纺取得美国品牌tokidoki的授权;

2015年,红纺与美国Paul Frank品牌签订了大中华区全品项独占许可权协议,成就了中国授权领域的超大一笔交易,开启品牌授权业务;

2016年,红纺成功收购Pancoat(除美国及韩国市场),确立了在IP商业中的布局。同年,红纺取得PETS ROCK多品类授权及运营;

2017年,红纺成功取得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在全中国的代里,体现了公司综合实力的提升。同年,红纺获得Pucca(除台湾以外)全品类授权及经营,并获得再许可的授权。同年,红纺取得芝麻街鞋服配&日护类授权及运营;

2018年,芝麻街全球第一家服装店开业。同年,Paul Frank成人鞋服配战略合作达成。

梳理红纺文化这十年的发展历程,可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其重要转折点。自成为奥运福娃独家保密生产商之后,红纺开始从“代加工生产型企业”转型为“品牌管理公司”。红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意识到,生产必须要转向品牌,才是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

大嘴猴形象火起来之后,各种山寨大嘴猴蜂拥而至。相信大家也有印象,有几年出去逛街,各种小店都挂着大嘴猴的产品,很多消费者无法辨别,山寨比正品多,甚至出现了“你穿着正品别人也不觉得是正品”的现象。

问到“打假”的问题,闾爱武表示,起初红纺对山寨假冒并不在意,认为也是给品牌曝光的机会,而且红纺可以保证自己生产的正品质量绝对比山寨好,所以从来不打假。

但慢慢地发现,山寨假冒太多,对品牌还是有害处的,而且大嘴猴定位国潮,满大街泛滥假冒山寨,对于追求个性潮流的品牌受众群体,也是一种伤害。于是,红纺也开始打假,大大减少市场上山寨假冒成堆的情况。

IP运营五大方式,形成IP商业生态

确立了品牌为核心的发展方向,红纺文化便有了IP的多种玩法,让IP赋能到人们衣食住行娱的方方面面。

以IP为支点,以IP运营能力为杠杆,撬动产业链合作,构建IP生态圈。

简单地说,IP是红纺的核心资产,IP品牌运营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IP的“资产+能力”,便形成IP产业生态圈。

IP的运营包含五个方面,包含品牌力、商品力、零售力、用户运营和授权管理,具体形式如下:

品牌力:内容创作、市场推广、自媒体、跨界联名;

商品力:精准定位、设计创新、商品运营、供应链柔性;

零售力:渠道拓展、终端良性运营、品效提升、客单提升;

用户运营:圈粉、打标签、精准互动、粉丝粘性;

授权运营:授权业务拓展、授权服务体系、知识产权管理。

在以IP为核心的运营体系下,IP商业转化形成产业链闭环,这就是IP赋能的关键所在。

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IP要品牌化,品牌化的过程离不开各种营销手段。红纺文化目前这7大IP品牌都有线下零售店,覆盖全国各级地市,店铺数量近千家,是现成且成熟的IP形象传播渠道和营销推广阵地。

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位于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的芝麻街全球首店

除了线下零售店,IP营销还包括跨界,比如电影、舞台剧、游戏、旅行、美陈快闪、移动传播、展会论坛等。

这其中,闾爱武着重介绍了美陈快闪,近年来这种方式深受各品牌方欢迎。我们平时逛商场,总能看到商场展出不同的活动,顾客纷纷前往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这种方式看似没有形成直接的商业转化,但却在无形中提升了IP的传播,增加粉丝对IP的认识,通过粉丝与IP互动,增加好感度。

这家拥有大嘴猴、愤怒的小鸟等IP的公司,是如何从制造业转型的?

从传统制造型企业,一步步转型成知名IP运营企业,已经逐渐形成行业壁垒。虽然相比迪士尼、漫威等文近百年的IP,红纺文化的IP还比较年轻,但通过IP赋能的一系列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其文化积淀也会越来越深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