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海南人的“島民”精神……

原來,這就是海南人的“島民”精神……

回顧海南發展的歷史長河,從遠古時期披荊斬棘、開荒拓土、刀耕火種的海南先民到歷代王朝堅韌曠達、愛國憂民、隨遇而安的貶謫文人,從千百年來乘風破浪、篳路藍縷、風餐露飲的海外移民到建省之初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奮楫先行的“闖海人”,從房地產泡沫破滅後不離不棄、胼手胝足、竭才盡智的“堅守者”到如今實幹擔當、革故鼎新、甘於奉獻的新時代“國際旅遊島建設者”……他們都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大無畏氣概和“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苦幹擔當詮釋著一個激盪在瓊州內外的名字——海南人。

一片土地孕育什麼品質的人民,就造就什麼內涵的精神。海南先民劈波斬浪、眾志成城,貶謫文人堅韌曠達、愛國憂民,瓊籍海瑞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海外移民直面風浪、開拓進取,闖海大軍鍥而不捨、上下求索,天涯兒女勇於犧牲、艱苦卓絕,新建設者們夜以繼日、苦幹擔當……橫跨千年歷史長河的,正是貫穿歲月、直抵人心、響徹寰宇、繼往開來的“島民”精神。

“島民”精神是有鮮明海洋氣息和文化作註腳的,既有海納百川的開放包容,也有源遠流長的艱苦奮鬥;既有劈波斬浪的開拓創新,也有夜以繼日的苦幹擔當;既有憑欄觀濤的曠達審視,也有風雨與共的眾志成城;既有堅忍不拔的初心不改,也有百折不回的捨身取義。

孕育於海南先民耕海牧漁、擊濤搏浪的自強不息

原來,這就是海南人的“島民”精神……

海南省博物館收藏展出的《更路簿》 圖/海南日報

千百年來,海南先民為躲避戰亂遠離故土,踏向茫茫大海。彼時的海南島孤懸海外,一片蠻荒。他們不畏艱險,擇地而居,或開山墾荒、刀耕火種,或擊濤搏浪、耕海牧漁,不斷繁衍生息、發展壯大。

千百年來,海南先民奔赴浩瀚無邊、險惡未測的深海耕海牧漁,他們齊心協力、與大海風暴鬥爭,用鮮血和生命探索航海路線、暗礁分佈、氣象水流特徵,用勇氣和智慧寫成“大書”——更路簿,構築起中華民族開拓南海的悠久歷史。

千百年來,海南先民崇文重教,開放包容。“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東坡先生以六十二歲高齡被貶儋州,居無定所,黎族同胞就為他蓋起草房,東坡稱之“桄榔庵”;送來食物和粗布,供其飽肚禦寒。他們以其博大的胸懷接納來自四方的賓朋,以純樸的民風寬慰貶謫文人背井離鄉的憂傷。

豐富於貶謫文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憂民

原來,這就是海南人的“島民”精神……

儋州東坡書院 圖/網絡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以蘇東坡為代表的近兩百位貶謫文人政客先後寓居海南島,雖處“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之江湖,卻仍懷兼濟天下之丹心,興辦教育,敷揚教化,給文教貧瘠的海南島帶來文化的甘露。如被譽為“傳播中原禮樂文化第一人”的王義芳深入黎人村寨,啟迪民智;李光、胡銓分別在昌化軍、吉陽軍張揚教化,興辦私學,推動黎漢民族融合;蘇東坡軾開闢儋州學府,自編講義,自講詩書,培養出一大批如姜唐佐、王宵等飽學之士,其學風澤及全島。誠如後人評說“東坡不幸海南幸”,貶謫文人不辭辛苦,講學明道,澤被後世。明清兩代,海南涌現出大經濟思想家丘濬、清官典範海瑞等一批名宦巨儒,出現了“海外衣冠盛事”的景象。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貶謫文化張揚著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弘毅堅韌的為民情懷,在海南這片熱土播下了文化的種子,為“島民”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開拓於移民同胞跨海越洋、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

“三人去南洋,二人死海上。一人成番客,不死是命長”,真實再現了海南人下南洋的辛酸歷史,折射出先輩們漂洋過海、艱苦創業的艱辛經歷。培養了宋氏三姐妹的宋耀如,為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不惜傾盡家產,積極投身到偉大的民主革命洪流之中!祖籍文昌的泰國僑胞林文英響應孫中山先生號召,返瓊成立瓊崖同盟會,創辦革命報紙《瓊島日報》,宣傳愛國思想,領導反清武裝鬥爭,直至壯烈犧牲!1939—1942年,3192名南洋華僑機工放棄優越條件,志願回國援助抗戰,三年間,搶運出50多萬噸軍需物資和15000多輛汽車,1000多人為國捐軀!當代瓊籍華人華僑力爭上游,湧現出如泰國紅牛飲料集團董事長許書標、中央洋行集團董事長鄭有英、柬埔寨洪森首相夫人文拉尼等知名人士,社會影響卓著!

一艘艘大船披星戴月、乘風破浪,一位位同胞謙恭儉樸、以苦為樂,一代代移民櫛風沐雨、砥礪奮進。從南洋革命志士的捨身取義,到南洋機工的赤子之心,再到當代華人的拼搏進取,伴隨著海島兒女的艱苦創業,“島民”精神不斷延伸......

堅守於瓊崖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革命信念

原來,這就是海南人的“島民”精神……

圖/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紅色娘子軍》

被毛主席和周總理譽為“世界革命的典範”的紅色娘子軍,她們慷慨從戎,和男子並肩作戰;她們孤軍深入,偵察敵情;她們敢打敢拼,在伏擊沙帽嶺、火燒文市炮樓等戰役中奮勇殺敵;她們堅貞不屈,8名女戰士在馬鞍嶺阻擊戰中打到彈盡糧絕,用石頭砸、用牙齒咬,和敵人拼死搏鬥,直至全部犧牲;她們堅定不移,與主力紅軍失聯後,仍艱苦跋涉在莽莽雨林中,堅持戰鬥。

以馮白駒為首的瓊崖革命黨人,在十分殘酷惡劣的鬥爭環境中始終堅守信念,堅持戰鬥,保存革命武火種,“孤島奮戰”23年迎來革命勝利,為順利解放海南島作出突出貢獻。

英勇的瓊崖兒女用血肉之軀譜就了瓊州大地紅旗不倒的壯歌,開闢了瓊崖革命的新局面;凝練出了感天動地的革命精神,開啟了海南發展新的征程。

砥礪於“闖海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

敢闖天地闊,敢試道路寬。從1988年建省辦特區伊始,海南便勇擔改革“試驗田”的重任,10萬“闖海人”鍥而不捨,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砥礪前行、克難制勝,留下一連串敢闖敢試的足跡:從率先提出並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業股份制試點;從率先設立由外資成片承包開發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到率先實施落地簽證政策;從率先實行“先上車後買票”的企業登記制度,到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從率先推行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到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從率先“一腳油門踩到底”,到全國首個全域旅遊創建省;從保稅港區到率先離島免稅......

習總書記說:“歷史只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30年艱難曲折的探索,離開革故鼎新、繼往開來的創新思維,難以為繼;離開捨我其誰、負重前行的責任擔當,難以為繼;離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難以為繼。在敢闖敢試中激發活力,在敢為人先中搶佔先機,在埋頭苦幹中創造未來,經過實踐充分檢驗的特區精神,是海南人民繼往開來、不斷續寫輝煌的動力源泉。

發揚於新時代“國際旅遊島建設者”夙興夜寐、無私奉獻的苦幹擔當

“老幹蒼皮更不群,亭亭枝蓋自清芬。別來不為風狼藉,只為長天掃白雲。”省委劉賜貴書記勉勵我們要發揚實幹擔當、無私奉獻的“椰樹精神”,像椰子樹一樣,不計較、不索取,努力工作,無私奉獻,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新海南人的“國際旅遊島建設者”們生逢其時,他們勇挑重擔、擼起袖子加油幹: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全域旅遊、十二大重點產業、農墾改革、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無疑又是一場劈波斬浪、開拓新路的“下南洋”。

“獨立無枝挺碧空,一頭鳳尾嘯薰風”,“椰樹精神”正是新時代海南人苦幹擔當的精神品質,他們一步一個腳印,以雙手創造“海南速度”,以初心詮釋人生價值。

發展永無止境,精神傳承不歇。植根於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的海南魂,是紮根瓊州大地的“海南價值”,是歷經歲月沉澱的“海南智慧”,是海南發展壯大之源,亦是海南面向世界、走向未來之本。進入新時代,英雄的930多萬海南兒女,必將秉承發揚海南魂,建功業於國際旅遊島,名垂青史,展新圖於萬里南疆,光照後人,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蓄力前行!

原來,這就是海南人的“島民”精神……

注: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海一粟”,該文發表於4月8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