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自有人類開始,求生的本能和所處自然環境就決定了選擇的居住方式。從原始人的穴居到傳統的四方宅院,再有集體性的大雜院、筒子樓,到如今現代化的商品住宅小區,中國人的居住歷史,就是一部中國社會變遷史。四合院便是這其中的代表,它彰顯了中國人傳統的居住理念,這種方方正正的建築形態,一定程度上直接複製到了其他建築上,而陝州地坑院更是集中了古人的睿智和智慧,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陝州地坑院,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距三門峽市區11公里,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我們來時正值七夕,雨後陝州,清涼宜人,絢爛晚霞,五彩斑瀾。當夜幕緩緩降臨,華燈初上,霓虹燈掩映下的景色反而愈夜愈美麗,在七彩燈光和煙花的映射下,古樸典雅的地坑院散發著別樣的誘人魅力。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人們玩篝火、盪鞦韆、聽評書、看非遺,各種網紅項目一應俱全,怎一個爽字了得?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每個地方總會有自己的特色飲食,一定要償下的,不能留有遺憾。地坑院的“陝州十碗席” 已有300多年曆史,是陝州的招牌美食。1901年(光緒二十八年)九月初八,慈禧太后及德宗皇帝從西安迴鑾北京路過陝州,當地官員為取悅慈禧和德宗,安排當地名廚用十碗席進獻。太后和德宗初次品嚐純正地道的十碗席後親口誇讚:“十碗水席,十全十美。”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地坑院內展示的民俗表演與非遺展示如捶草印花、陝州剪紙、鑼鼓書、澄泥硯、木偶戲、皮影戲、糖畫、紅歌表演、陝州特色婚俗表演等,體驗互動性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自開業以來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在這裡不僅可以觀賞到最具三門峽當地特色的民俗風情,還可以動手去體驗,也非常適合帶孩子一起參觀的遊人,寓教於樂自然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豫陝晉三省的交界處,藏著一處地下民居千古奇觀,鮮為人知


旅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有人喜歡未經雕琢的原始風景,有人偏愛娛樂為大的商業景點,有人痴迷充滿未知的探險,有人則享受慢慢悠悠的古鎮生活。如果有一個地方,既有絕世美景,又充滿了人間煙火味道,這次在陝州地坑院,我找到了這種久違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