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常報全媒體訊記者近日從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獲悉,橫跨京杭老運河的西倉橋經過緊鑼密鼓地建設,將在明天(5月26日)“揭開面紗”,並正式通車。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西倉橋是大倉路、蘆墅路(勤業路—運河東路)改擴建工程中的一部分。該橋樑組合跨徑達149米,主橋為三跨變高連續梁,南北兩端引橋為等高箱梁。橋頭兩端引道和橋面寬度都為20米,主橋兩側設置的2.5米寬的人行道,其路面高度低於車行道,為下沉式人行道,人行道頂部為廊道屋面形式,以便於行人觀景和休憩,主橋兩端人行與地面輔道採用樓梯銜接。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西倉橋位於“中國大運河常州城區段”歷史風貌保護區,處於常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堡街-西直街”歷史地段的保護範圍。該橋樑建築方案由同濟大學教授、古建築保護專家阮儀山設計,樸素簡潔並滲透民居建築元素,坡屋頂、山牆、廊道等江南傳統民居元素的適當採用,在現代城市橋樑的建設中傳承了傳統建築形式,並與周邊歷史風貌遙相呼應,儘可能減小對沿岸景觀連續性的割裂。據悉,與西倉橋同時建設的還有橋樑南北兩側的大倉路和新蘆墅路、新蘆墅橋。老大倉路和蘆墅路原本不僅道路只有9米寬,而且兩段老路並不直接連通,老運河上的西倉橋也不通機動車。所以,西倉橋通車後,老運河上又將增加一個重要的南北通道,可極大提高周邊區域車輛和行人通過老運河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資料鏈接:西倉橋的前世今生

西倉橋,原為常州古運河西門段的一段三孔石拱橋,橫跨古運河,高大雄偉。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500年前,常州已是漕運重鎮。每年,運輸幾百萬擔大米的漕運船隻從大運河上穿行而過。尤其到新糧上徵時節,農民們肩挑手推運送糧食到“廒倉”,以儘早完成國家糧食徵收。三堡街、西直街、新市路一帶店鋪林立,旗幡酒幌迎風招展,人流摩肩接踵,揮汗如雨,古運河邊車水馬龍,儼然一幅真實的“清明上河圖”,一派繁華盛景。

為方便行人和客商,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江南巡撫、清官周忱建廣濟橋。廣濟橋開始是木橋,因其靠近西側糧倉,故常州百姓俗稱西倉橋。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巡撫王恕、知府孫仁重修了廣濟橋,並將木橋改為三孔石拱橋,重修後的西倉橋,拱券高敞,薄拱薄墩,非常美觀,似一座彩虹降臨常州。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這座因漕運而建的橋,證明了古代常州在中國漕運史上的重要地位。

歷史是時間的痕跡,古橋是歲月的豐碑。運河由漕運中心變成了水上貿易通道,木材,黃沙等建築材料成為船上主要運輸貨品,商鋪,民居聚集河道兩側,顯示出另一種繁忙景象。

但隨著河道的日益繁忙以及越來越多大型機動船隻的出現,原來的河道已經不能滿足更多船隻的通行需求。1986年,古運河拓寬。西倉橋從西門被移到了東坡公園。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原址處重建了跨河的新橋,為鋼筋橋身,木板鋪就的橋面,屬於步行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新橋為一座平橋

京杭運河上又多一條南北通道,常州西倉橋明日(26號)正式開通

2017年,運河新城的規劃正式提上日程。據《大運河風景路規劃》,大運河老線段南岸(五星橋—朝陽橋段)位於老城段的重點區域。這條長約8.3公里的道路,以“鐘樓新顏”“龍城風采”“天寧遺韻”為主題,體現運河歷史的文化脈絡,彰顯江南水系的傳統風格,打造舒適宜人的慢行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