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了!這個6歲孩子滿嘴的低俗,是世界變了?還是教育出問題?

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

一般說的是許久不見,有了很大的變化,而且變化的讓人覺得驚奇。

還有一種變化,就是變得讓人不可思議。這種不可思議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你遇到過不好的變化嗎?下面我就來分享一個案例。

震驚了!這個6歲孩子滿嘴的低俗,是世界變了?還是教育出問題?

案例分享:

她是一個6歲的孩子,和我家是親戚關係,一般3月到半年見一次面。在最後一次見面之前,還想到她那活潑、可愛的樣子。她是一個性格很外向的孩子,容易和陌生的的孩子玩在一起,如果看到別的孩子有好的玩具,她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主動湊上去玩。她也喜歡說,喜歡跳舞。每次呆在一起,總會把家裡的人逗樂。所以她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孩子。

清明節期間,見到了這個孩子。無意中聽到了這個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聊天的內容。孩子動不動就說“diao diao”,甚至說把“diao diao”放在嘴裡之類的話。顯然孩子不知道什麼是“diao diao”,但是聽到這些低俗的內容。為孩子感到惋惜,為她家長的教育感到慚愧。

震驚了!這個6歲孩子滿嘴的低俗,是世界變了?還是教育出問題?

反低俗,應該交給孩子認識語言的“好與壞”

都說孩子就是白紙,教育就像是畫畫,在上面畫什麼,上面就會呈現什麼。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是如此,家長教什麼,孩子就會學什麼。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除了基因以外,更多的是後天的教育和環境。從小應該讓孩子認識到語言的好與壞。什麼語言是應該說的,什麼話是不能說的。什麼語言是高端的,有禮貌的,什麼話是低俗,粗俗的。

震驚了!這個6歲孩子滿嘴的低俗,是世界變了?還是教育出問題?

對於粗俗,低俗的語言,不要讓孩子去說,讓他/她知道,這些話是難聽的,會被人恥笑的。

反低俗,應該給孩子“不低俗”的環境。

有些人說,從小教育孩子不說髒話,不說低俗的語言,然而在日常中,家長卻是經常說低俗語言,粗俗話的人。在這種環境中生長,孩子不用刻意去學,都會把低俗,粗俗語言說的很溜的。

就像經常打麻將的家庭,孩子對麻將會認識的比較多。經常吵架的家庭環境,孩子的脾氣也會暴躁 一些,也會罵人,也會經常打架。

震驚了!這個6歲孩子滿嘴的低俗,是世界變了?還是教育出問題?

如果要反低俗,應該讓孩子生長和生活的一個沒有低俗的環境中。

反低俗,應該讓孩子和“不低俗”的小夥伴一起玩。

顯然這個孩子不是父母教的低俗語言,她的家庭也不是低俗環境,唯一能解釋的原因就是她經常和說低俗語言的孩子一起玩,並且說低俗語言沒有得到父母的及時制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的玩伴,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如果經常和低俗的小夥伴玩,也會學到一些低俗的語言。

正如孩子鬧情緒,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躺在地上打滾,顯然不是家長教的,而是看到別人這樣做過而效仿的。

反低俗,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好的玩伴,好的教育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