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决定人生

自控力科学 NO-08

圈子代表社会、群体、阶层。个体是社会上的个人,群体中的一员。不可避免,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圈子的影响。

不同的圈子有着那个圈子里独特的群体特征。圈子无所谓高低,只是认知和生活方式不同而已。圈子群体的叠加,形成了圈子的立场——意志力、自控力。

本文从圈子的真相、圈子的边界、圈子的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圈子对人生的影响。

1.圈子的真相


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圈子里,朋友圈、亲戚圈、邻居圈、同学圈、师生圈、老乡圈、同事圈,……仔细看这些圈子,都有个共同的特征——传染。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圈子决定人生

当你的舍友都是学霸,相信你不是学渣。

当你的家人都是俊男靓女,相信你不会是肥佬。

当朋友聚会都在抽烟,相信不抽烟的你会主动来一根。

当你的邻居开的都是宝马、奔驰,相信你都不好意思开辆大众。

……

为什么会这样?

镜像神经元!我们大脑中专门管这事的脑细胞。它唯一的任务是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如何,在做什么。

镜像神经元就像大脑里的探头,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的经历。

圈子就像无数个镜像神经元钩织的网络。行为、情绪、欲望、目标在其间像细菌一样传染。

圈子决定人生

镜像神经元的工作有好有坏,大致有四个情景:

情景一:无意识的模仿。

我们会无意识对别人的姿势或动作做出反应。比如,你会发现,交谈中的两个人会摆出对方的姿势。这也是销售员、经理、政客的训练项目,以便更容易地影响他们的模仿对象。

情景二:传染情绪。

同事的坏心情会变成我们的坏心情,别人的笑声也能惹你发笑。比如你爱看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以及综艺节目,里面设置有笑声,当不时传来“哈哈哈”的笑声,你也想跟着笑。

情景三:屈服于诱惑。

为什么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要比一个人的时候吃的更多;为什么看到别人买股票挣大钱的时候,自己也会入市;为什么和闺蜜一起购物花的更多。

圈子决定人生

情景四:目标传染病。

人类天生就能洞察别人的思想。这是自动读心术。

自动读心术有个副作用,会激活我们心中的共同目标。

研究发现,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暑假里,自己的同学兼职赚钱,我们就会更努力、更勤奋,以便自己多赚点钱。

目标感染病对意志力意味着什么?好消息是,能够传染的目标,仅限于你已经拥有的或是和他人共有的目标。坏消息是,目标传染在两个方向上都会起作用——你既可以感染自控,也可能感染自我放纵,但是,放纵更容易感染。

有时候,我们感染的不是具体的目标,而是和我们的冲动一致的,更普遍的目标。

这是说,“打破规则”是可以传染的。

回想一下你的以下经历,每天早晨在出门的路上,有两个大路口是有红绿灯的,但没有“电子眼”监控(或没有看到),于是闯红灯就会是一种常态。当第一辆车闯红灯时,其他的车都会跟着闯,这时其实你的“镜像神经元”是一种失效状态。但是你也发现,每当一辆车主动停下等待时,旁边的车和后面的车也会自然停下。

圈子决定人生

还有个现象,如果你把垃圾放在门口,你就无法阻止别人在你家门都丢垃圾。

社会传染遵循的是复杂传染的模式。仅仅接触到行为的携带者还不够,重要的是你和这个人的关系。和地理上的亲近程度相比,社会关系上的亲密程度更重要。

也就是说,圈子更有利于社会传染。你的自我意识取决于所处的圈子。

只有想到其他人,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

2.圈子的边界


一入侯门深似海,身在圈子不自知。

何出此言,圈子对个体的影响——认同二字。

你说,我就是我,但恰恰是,你是谁都可以,恰恰不是你自己。

圈子决定人生

每个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就自我控制而言,人类大脑中不止有一个“我”,还有很多个不同的“我”打得不可开交。里面有想满足于当下的我,有铭记远大目标的我,有现在的我,也有未来的我……有妈妈的我,还有爸爸的我,也有孩子的我,甚至一些偶然出现在你生活里的人,比如陌生的天仙般美女。

不可否认,我们的日常行为受到社会认同的巨大影响。这也是豆瓣、头条存在的理由。

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事时,你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

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社会脑进化出的生存本能。

虽然,我们标榜独一无二,走独木桥,做领袖,但融入圈子的渴望是无法抵挡的。

圈子的影响,也就是认同,会增强我们的自制力。只要我们相信社会规范就是做正确的事。

比如,李嘉诚如果对你说,你只要锻炼身体,我让你加入我的圈子,我相信,傻子才不会认真考虑。可见,圈子对支持行为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圈子决定人生

其实,利用社会认同,我么也可以腹黑一下,如果我们想让别人更有意志力,就要让他们相信自控是个社会规范。这就像宗教教主的洗脑,《房思琪的失恋乐园》中变态老师以“爱”的名义性侵女学生,也是如此。

而且,我们认为别人做的事比别人实际做的更重要。如果你认为你的同学都在作弊(实际不是),你就会作弊。

3.圈子的作用


有人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交一个心怀大志的朋友。人生就会开了挂,交一个不思进取的朋友,幸福就会提前挂。”

这说的就是圈子的作用。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下半句: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上半句是强调圈子,后半句是强调“我应该”的力量

研究发现,在考虑如何做出选择时,我们经常想象自己是别人评估的对象。这为人们自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圈子决定人生

心理学家大卫▪德斯丹诺认为:

与讨论长期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论证比起来,自豪、羞愧等社会情感能更迅速、更直接地影响我么你的选择。他称这为“激情的自控”。

恐惧有助于我们自我保护,愤怒有助于我们自我防卫,接纳社会或抗拒社会的想象会促使我们做正确的事。

羞愧感也许会使我们保持清醒和理性,但请记住,过度的羞愧,会让你放弃目标,不仅仅是长期目标,还有当下你需要行动的目标。

羞愧和内疚会降低意志力的生理储备,自豪感会保持或增加这种储备。

用公开意志力的挑战的方式,会让自己获得坚持的动力。特别是当你相信别人会支持你走向成功,并观察着你的行为,你会更有动力做正确的事儿。但是请记住,自豪感同羞愧感,一样是有程度限制的,任何事情过犹不及。

我们的大脑会把圈友的目标、信念和行为整合到自己的决策中。当我们跟圈友在一起时,或者只是简单地想到圈友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圈友就会变成另一个“自我”,并且和“自我”比赛自控。反之亦然: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圈友,我们作的每个选择对圈友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或诱惑。

[1].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2012

[2].意志力,罗伊▪鲍迈斯特/约翰▪蒂尔尼,2012

[3].哈佛幸福课,丹尼尔·吉尔伯特,2011

[4].共情的力量, 亚瑟·乔拉米卡利 /凯瑟琳·柯茜,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