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曾经,人们对于蚁群的认知,以为是蚁后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毕竟,蚁群那么庞大,竟然可以做到分工有序。人们认为,一定有一个高明的指挥者,在蚁群中组织协调着。而这个角色,肯定就是蚁后,因为它个头最大。
但后来发现,蚁后其实没什么大本事,主要的作用就是生蚂蚁罢了。
庞大蚁群的有效分工、有序组织,并不是哪个领头的作用;每个蚂蚁决定着自己的行为,然后相互之间有着信息的交流,进而达到整个群体高效状态。
这给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蚁群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存在,而且高效。只有平台——蚁穴,没有中心——指挥中枢;每个蚂蚁都可以做出判断和行动,然后相互之间交流信号,决定行为。
第二,对于去中心化的蚁群,为什么人类之前会想当然的以为,是蚁后,也就是个头最大的蚂蚁,在指挥着这一切呢?而这是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
(二)
之所以对蚁群之前有误判,源于人类旧有的认知和思维定式。
不少动物群,也包括人类,是按照体力来决定的。而体力,往往个头大占优势。所以,看到蚁后,就自然的跟其他动物,也跟我们人类自己联系起来,认为应该是王者。
而王者,指挥一切。
而且也觉得,那么多的蚂蚁,怎么可以这么有序的组织呢?想到了我们人类,也包括其他动物,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甚至投机取巧,三个和尚没水喝。
于是,就想当然的认为,蚁群也一定有一套组织原则,然后约束着每个蚂蚁的行为,在群体里不至于出现自己少付出,让别人多付出的情况。
而再想到,蚁后,一般都是待在洞穴里,不出来,一定像人类的头领那样,养尊处优,运筹帷幄,决策千里。于是,把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模式套在了蚁群上。
其实,这就是思维定式。
(三)
思维定式,不仅存在于对蚁群的误判上,也存在于对社会事物的误判上。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未来的交通,全都实现无人驾驶。那么大街上的汽车,应该是什么秩序?
可能不少人都会觉得,就像现在这样,红绿灯次序明灭,汽车停停走走,汽车在道路右半幅左半幅上,分别向同一个方向行驶,然后遇红灯,停下来,排成一长溜儿。
肯定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样的场景,就是一直以来汽车之于我们脑海中的印象。
可真是这样吗?不是。
未来无人驾驶完全实现之后,道路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交通信号灯,没有整齐划一的车流,没有说往哪个方向行驶都往哪个方向行驶的状态,而是所有汽车处在一个超级混杂局面。
如果你从道路电子监控屏上,你会觉得,交通怎么可能是这样!
是的,就是这样的。
虽然杂乱,但很安全。因为智能化的汽车,有了自动识别、自动处理的能力。机器的能力,是人类无法比拟的。有序,不是安全的必然。有序,仅仅是为适应人类行为处理能力极限而设定的;假如不用人类处理,而是机器,那就没有必要先做到有序才能保证安全了。
对于机器来讲,有序反而是低效的。
(四)
类似认知问题,还有管理学。
泰勒是管理之父。他发明的流水线作业,在工业社会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其理论核心,就是每个人只做自己的那一部分,通过训练,让自己超级专业,超级快速,进而达到整个生产高效。
一直以来,这种管理被认为是最有效的。
但慢慢的,人们认识到,面对确定性的工作,这没问题。哪怕再复杂的工作,只要确定性,都可以利用这种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从管理上提高效率。
可现在很多时候,人们面对的是不确定性,而且局面错综复杂。如果仍旧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那就带来问题。因为一旦一个环节出问题,那就意味着满盘皆输。
蝴蝶效应,就是不确定性。如果是确定性,就有规律可循。
那怎么办?最好的做法,就是赋予组织系统中的个体,具有高度的决定权。就像蚁群那样,让每个蚂蚁都有获知信息和决定行为的权力,或者像每一个无人汽车那样,通过自动识别、自动处理,拥有安全驾驶的能力,进而达到虽杂乱,但安全和高效状态。
事实上,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是去中心化的。那些超级平台,并不是中心,中心在于平台上的每个人和机构,进而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认知,用全新视野,看待一切。
閱讀更多 評論員王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