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未来,泰然自若

2020年注定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全球疫情、美股熔断、油价暴跌……,连巴菲特都说活了八十九岁,也是第一次经历。

实际上,即便不发生这些灾难性的事件,就仅是5G、人工智能、IoT、无人驾驶、机器人、量子计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也足以在几年之内把世界搞个天翻地覆了。身处这变幻莫测的时代,每个正常人都会感到深深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21世纪已注定是一个动荡的世纪,每个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剧烈的变化带来的挑战,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你该如何应对,是否能处变不惊?

让我们把眼光拉远,来看整个人类的历史。实际上,人类文明史上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社会的巨变,而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也都遭遇着我们今天类似的境遇。新石器的发明,使那些使用旧石器的部落沦为奴隶;种植业的发明,使得那些靠渔猎和采集为生的族群消失殆尽;西方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文明生灵涂炭;电力和机械、电子和网络,也同样产生了代表不同生产力的族群的兴衰荣辱的更迭……;不主动改变就会被淘汰,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可是积极接受改变就会变好吗?事实上,积极参与和响应变革的,自身也在疲于应对,忙得不亦乐乎。说起来,在变化之中,好像我们根本找不到一个舒服的姿势!

遭遇未来,泰然自若

今天之所以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总是有人问我关于未来会如何的问题,仿佛我就是个先知!客户需求突然变化怎么办?做好的规划遇见灰犀牛该如何?选择了一份offer,但总是觉得被放弃的那个会不会更好?买了房子,房价会不会下跌?……

变化之所以让人如此不安和焦虑,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对变化的原因和结果看不透,无法对未来的趋势和终局做出判断,于是人们就会不停的“思考”下去。之所以把“思考”打上引号,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的那种状态根本算不上思考,更多的只是一种猜测和焦虑。当然,这种焦虑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种焦虑于个体来说是生物生存的本能,于企业来说亦然,它能够帮助一定程度上躲避灾难。换言之,如果没有这种焦虑,那么也就等于对外界的变化不会产生反应,自然也就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最终等待他的必然是被淘汰或灭亡。

然而,即便有了这种焦虑,大多数人最后还是只能被动接受自己不曾预期的结果。人类是不是很悲催?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个体的能力实在太过微弱、太渺小了。我们看不懂宇宙,不知道小行星哪天就会撞上地球;我们看不懂经济,不知道哪天股票就会崩盘;我们看不懂自然,不知道何时火山会突然爆发;我们看不懂时间,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回到过去;我们甚至看不懂自己,不知道思维是如何从一堆蛋白质中产生的。至今为止,尽管人类竭尽全力的去发展各种科学,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仍然只是这个世界背后信息量的一个零头。所以,我们必然会遭遇未来的不确定,因为我们根本无法预见未来!

遭遇未来,泰然自若

这样的结论,会不会令你太过失望了?

但这个结论却恰恰是一个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结论!(好像有点儿绕,多读几遍吧)

当然,这结论也带给我们一些其它启发。在个体层面,尤其在社会性的事务中,我们似乎确实无法准确的做出预测。但在相对宏观层面,我们却经常能够把握趋势。

当我们积累了数十年的气象数据,我们居然可以预报天气;当我们回顾人类历史,我们就可以预见文明的走向;当我们站上太空,我们就会看到河流改道、洋流周期;当我们研究太阳系的过去,竟然可以发现地球几十亿年后的命运……

遭遇未来,泰然自若

这也许可以带给我们些许惊喜,我们可以去多看看更多的大局,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中去找到预见未来的方法。当然,这种概率性的、趋势性的结论,最终并不能被确定的锁定在某个个体上。我们仍然不知道自己明天会遇见谁,会不会碰上堵车,购买彩票有没有中奖,不知道冠状病毒会不会感染到自己……

但知道这些,应该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坦然。我们知道变化无时无刻不再发生,未来的事件多数不能被预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这就是人生有趣的地方。如果你确定的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遭遇未来,泰然自若

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实际上并不只是一种心理素质,更是一种学识修为的体现。我们面对纷繁的变化,所能做的最佳选择应该是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多关于变化的认识和了解,哪怕学习过后我们仍不能预测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