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科學藝術人文三位一體

知識屬於科學範疇,當然重要,但是情緒管理不是學習知識就可以的,道理就是知識,卻不能僅僅依靠道理過好生活。由此,還需要藝術和人文。

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科學使人理智;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藝術讓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誠。

科學強調客觀規律,藝術更注重主觀情感。科學講的是理性,藝術更富於情感。人文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作為人的存在,離不開科學,也不能沒有藝術,更不能沒有人文。情緒管理是以人為對象的,始於人文,充滿著人文,一個人綜合素養應該是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三位一體。

人對現實事件的反應大體分三類:感性反應是對外部事物的情緒化應對;理性反應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間的客觀邏輯去反應外部事物,這是一個人心理發展成熟的表現。同時這種反應方式,在心理健康人群中表現得最廣泛,它能使人準確地判斷形勢,完善地形成決策,有效地應對事件;悟性反應是在人的理性高度發展後表現出的一種超越感性和理性反應的形式。

理想狀態如郭念鋒教授所言:人的一生應該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心身悟性,就可以擁有平衡快樂的人生;具體操作則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令人滿意的結果就是知道並做到:何時動之以情,何時曉之以理。

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學習心理目的

一、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解釋問題,多一個解釋就會有新視野。原生家庭理論,人格理論,勒溫行為公式等,都是解釋武器,理解別人,保護自己。

二、不是為了改變別人,而是為了改變自己,外面世界取決於自我的樣子。改變別人是上天的事情,但是我們通過心理學方式還有希望,那就是改變自我從而改變關係乃至改變他人。

三、不是為了覺悟,而是為了覺察,接受自我保持覺察最要緊。一點就通,不學就會的人,並不少見,看看慧能大師的經歷就是例子,作為普通人不要奢望“頓悟”,能夠“漸悟”就不錯。

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一是肉眼,就是看事物表面,感覺器官直接反映,花草樹木人云亦云。比如看到樓房就是樓房,聽到故事就是認為真實的。

二是天眼,可以見到事物內在,這時候成為某個領域專家。如看到大樓一般人知道高度層數,我們作為工程師知道結構如何,比如磚混、框架、剪力牆等,知道承重牆,只有結構工程師才知道結構配筋型號、商混標號等。

三是慧眼,可以用腦思考,找到事物規律,也就是因果關係,叫做本質。如風吹草動,隔著話語就能解決問題,由人家言行知道內在心理。

四是法眼,轉向自己內心感受,意味著終生平等,把一切人看作與自己無二,自己也與人無二,別人犯的錯都是自己會犯的,可是別人成功未必是自己可做到的,因為這是逆人性,需要修煉。

五是佛眼,就是大慈大悲,可以視為覺悟者,極少人可以達到,用個比喻就是走心者吧。

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問問自己三句話

心理健康者面向陽光,背對著黑暗,積極考慮問題,心理不健康的則是面對著黑暗,背對著陽光,心理諮詢就是讓不健康者轉個身,面向陽光。

問題在於:

人更喜歡在黑暗還陽光中?其實更喜歡黑暗,從陽光下進入黑暗舒服,黑暗進入陽光下刺眼。

人更喜歡成功還是失敗?其實更喜歡失敗,因為成功意味著責任擔當。

人更喜歡積極情緒還是負面情緒?其實負面情緒讓我們看到希望,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

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說的都是知識,是技術,是道理,一開始就清晰意識到,不可能通過講座教會大傢什麼,好比不會僅僅講解學習,學會游泳學會騎車,為此要有自行車陪著,要泡在水裡,時間久了自然學會。

知道做不到,就是體會自知之明四階段,通過大量實踐去做到。

幾個關鍵句子:

問題是解決不了的結果!

反話就是強化!

靜下心來!

舞女: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動?

堅持的力量!

變一變!

微笑!

點頭!認可,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讓對方把話說完。

只有固有思維方式被打破,新的思維方式才能建立起來!

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