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跑步,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很多朋友在跑步中受傷,核心原因還是沒有采用科學的跑步方法。

1.跑前熱身運動

這個潘潘已經詳細講過很多哦,還有冬天特輯去看看吧

2.正確跑步姿勢

跑步時,最最重要的就是跑姿。調整好姿勢細節能讓你跑得更安全。

3. 需要注意的細節有:

-目視前方,收下巴;

-放鬆手、肩膀,擺臂幅度緊湊連貫,屈肘90度,避免越過身體中線;

-腰部挺直,保持重心適度前移,利用重力產生加速前進的動力;

-膝蓋放鬆,腳底中前部先接觸地面,使足柔和地落地,著地點在身體重心下方;

4.跑步機和戶外跑,哪種對膝蓋損傷小?

有人研究過在水泥地、草地、塑膠跑道和跑步機上跑步時對下肢的影響,發現不同運動表面對下肢的衝擊沒有明顯差異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人的肢體會自動感知地面硬度變化,對下肢彎曲度和剛度進行微調,從而適應不同的地面。雖然人在跑步機上更喜歡把步子邁小一點、加快腳步,但跑步機和水泥地的地面反作用力都是相似的

5.每週的跑量要達到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18~64歲的成年人,每週至少要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如果達到300分鐘中強度運動或150分鐘高強度運動,健康收益會更大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指出6~8千米/小時的慢跑,都已經屬於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只要你每週跑3次,每次50分鐘,就能完成一週的運動量。

6.跑後一定記得拉伸

跑後拉伸這件事,還真不能看心情,尤其怕腿變粗的小仙女們。

跑步中,肌肉持續收縮會變得僵硬,而拉伸有助於舒展肌肉,恢復線條。

內容參考:《騰訊醫典》

科學跑步,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科學跑步,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