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你有做過不被家人理解的工作嗎?

別人得知你從事工作有沒有譴責、排擠你了。

《入殮師》這部電影,講述了特殊職業不被他人所理解的故事。

主人公小林因為樂團解散,從東京回到老家,在報紙上看到一份高額薪酬的工作,因為缺錢,小林接受了這份工作。

在被家人、朋友得知做的工作後。賢惠的妻子和他大吵一架,離他而去。兒時的朋友,更是避而遠之,勸他找一份更加體面的工作。

他用內心的善良和熱愛化解了人們的偏見,面對父親在兒時的拋棄,他選擇原諒了父親,找到了往昔的父愛。

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入殮師》這個職業的故事吧!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1.善良的人,值得被溫柔以待


小林是樂團的大提琴家,因樂團的效益不好,樂團老闆決定將樂團解散。小林回到家中,將樂團解散的事情告訴了妻子美香。

美香安慰了小林,並鼓勵他找新工作。

小林將貸款買琴的事告訴了美香,還說自己演奏水平很難找到樂隊,為了緩解生活壓力,夫妻倆最終決定從東京回到山形老家。

一次偶然的機會,小林在報紙上看到一份薪資不錯的工作。第二天就去面試,經過一番瞭解,小林知道報紙刊登的工作是入殮師。

起初小林還有些忌憚,但社長給出的高額薪酬,缺錢的他,接受了這份工作。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第一次跟隨社長出去工作,小林就遇見了棘手的事情。

一位獨居老太太,死去一個星期才被發現。房間被異味包裹,小林看到了腐爛的食物,蒼蠅在爛肉上面飛,發出嗡嗡的聲響,在接觸屍體的那一刻,小林就吐了。

下班後,小林沖進澡堂,拼命用肥皂搓自己的身體,回到家中,他躲在妻子的懷裡,拼命呼吸。

死亡帶給小林莫名的恐懼感,甚至看到餐桌上的雞肉,他都會吐。

起初的不適並沒有讓小林放棄這份工作,跟隨社長工作期間,社長完美的入殮過程,對死者的用心,小林感到平靜而溫柔。

正如《白夜行》中說道:

溫柔的人看起來就是一道光,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憑藉著這份光,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

疫情期間,我們也遇到無數溫柔的人,84歲的鐘南山院士,掛帥武漢。

無數的醫生、護士身先士卒冒著生命的危險,全力拯救每一個病人。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中國的疫情穩定,離不開這些平凡的醫護人員,是他們溫柔而堅定的守護,才能有今日的解封。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2.工作不是迎合他人的期望


小林入殮師的工作被他人知道後,遭到了他人的誤解、排擠。

遇見鄰居一家三口時,兒時的朋友對他避而遠之,並告誡他:做什麼都行,找個正經活幹。

回到家中,妻子質疑他做那種工作會不會感到羞恥,甚至僱主也對這種職業帶著偏見,從心底裡瞧不起小林。

小林忐忑不安的度過了2個月,在心中問自己,我真的要靠這份工作活下去嗎?

直到一次入殮活動,社長讓小林單獨進行入殮,入殮進行的非常完美,僱主非常感謝小林。

小林逐漸不再對入殮感到恐懼,他送走了一個又一個往生者,煩躁的心終於平靜了下來,他不再用他人的眼光審視自己的工作。

正如《無聲告白》說道:

終此一生,我們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打真正的自己。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找工作時,我們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還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

職場上,當被他人麻煩時,你是會選擇果斷拒絕,還是硬著頭皮應承下來?

席慕蓉在《透明的哀傷》中寫到:

我一生中的種種努力,只不過是讓周遭的人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的他人的讚許和微笑,我戰戰兢兢的把自己套入所有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我們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孔,和一條回不去的路。

當我們執著滿足別人的期待,最後只會丟掉自我,而靠刻意討好換來的關係,

脆弱的像紙房子,只要一場雨便會垮掉。

選擇怎樣過我們的一生是我們的權利,千萬別把這樣的權利讓給別人。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3.原諒是我們對過往傷害最好的告別


小林6歲那年,父親就拋棄他們母女,和咖啡館的女傭私奔了。

長大後,小林對父親的印象,還停留在河邊和父親石頭信的約定,父親答應每年給小林送給一塊石頭。

小林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糾結許久,在同事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他決定去領回父親的遺體,去見父親最後一面。

來到父親的屋子,父親的遺體被工作人員粗魯對待,小林要求親自給父親入殮。

小林給父親入殮時,發現父親手心緊緊拽著一塊石頭。

那一瞬間,小林眼中淚花閃動,腦中回憶起兒時和父親玩耍的畫面,父親年輕時的樣貌再一次浮現在小林的腦海,他救贖了自己的過去,找回了遺失的父愛。

必須承認,每一個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原諒兒時父母的過失,其實是和自己和解。

佛說: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重生。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今年一月份,陶勇醫生在醫院被一名持刀男子砍成重傷,幸好被見義勇為的好心人阻攔,最終保住了性命。

康復後,有人問他恨不恨兇手,他在採訪中答道:

“大家說你怎麼不恨他啊,說你真是菩薩心腸,這其實是特別大的誤解,你在路邊被一個大石頭絆倒了,說你去對著那塊大石頭猛踢它幾腳,就會更好嗎?”

陶勇醫生沒有把自己埋在仇恨中,選擇一種陽光的態度面對傷害。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當我們選擇原諒他人的過錯,其實是我們對過往傷害最好的告別。

願每一個心中有光,遇見詩與遠方,你值得擁有一切美好!


《入殮師》終此一生,我們只為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