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人類最害怕的無疑是死亡,最反感的職業往往跟死亡有關。前幾個月我去採訪過一位畢業於防腐整容專業的90後入殮師。他說在學校的時候同學們都以專業為榮,出來工作之後卻成了大家忌諱的、逃之不及的職業。前段時間因女方家人反對,他結束了與女友3年的戀情。分手後,他就一心投入工作,他說現在別無所想,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工作,因為他覺得那應該是令人尊重的神聖的。

當初為更好地進行採訪,我特意去看了《入殮師》,不曾想卻被裡面溫情的劇情所打動。男主大悟在失業的時候看到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送行的招聘信息,陰差陽錯就入職了葬禮公司當起入殮師。大悟一開始也很反感此職業,但在多次觀看師傅為逝者洗禮之後,他漸漸感覺到這過程是寧靜的、神聖的。後來,他可以親手為逝者送行,為逝者畫上最好看的妝容,因此大悟也收到越來越多逝者家屬的感謝,大悟發現,自己不知不覺的愛上了入殮師這份工作。後來他在一位長者的身上領悟到超越塵俗的大道理: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入殮師宣傳海報


一、 死亡是一種自然的歸宿

面對死亡,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害怕、恐懼,然後遠離。小時候媽媽住院,我爸爸就把我丟在外婆家不讓我去探望,說醫院每天都有那麼多死亡,是個不幸的地方,不讓我沾。在社會的傳統觀裡,死亡是意外的,是不幸的,是陰暗的。中國人都忌諱談到死亡,孔子的弟子子路與孔子談論死亡問題的問題,被孔子呵斥一番“未知生,焉知死”。

因而,東方人們一般在送別逝者時,都是沉痛的。當然,意外的死亡當然會讓人倍感痛惜與遺憾,人在世定當應該好好珍惜自己,提高自己。但是死亡是必定的,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它是一種自然歸宿。電影裡描述了各種各樣人們送別逝者的場景,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老奶奶去世了,大悟正在為其戴上入葬的壽襪,三位孫女拿出了奶奶生前喜歡的冬襪說奶奶生前說過她以後要穿這個離開。在大悟整理好一切的時候,三位孫女笑著擺手跟奶奶說:“再見啦,奶奶。”老奶奶在死亡來臨前便做好樂觀面對的準備,孫女們知道奶奶只是迴歸自然,不必難過。

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孩子們輪流親吻爸爸

死亡是人的自然規律,人的肉體死去不代表人的信仰觀念也隨之而去,甚至他留給一個家庭的貢獻是不可消滅的。電影裡有位妻子失去了丈夫,大悟為其整理好服裝之後,她抱著孩子們輪流親吻了爸爸的臉頰,對爸爸說聲最後的謝謝。

《入殮師》就是這樣通過許多件這樣溫情的故事及對白告訴我們,死亡它並不可怕,它只是一扇門人們穿過這扇們去到另一個地方,也許是原來的歸宿,也許還在繼續闖蕩。

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死亡,只是一扇門

二、 入殮師是美麗的送行者

影片細緻入微的向人們展現了日本人的入殮程序,讓人不得不驚詫於日本文化中的儀式。儀式是日本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從茶道到花道到香道到劍道,一切都是按照儀式的程序來要求,一絲一毫的差池都不能有,這可能源於日本獨特島國文化,不利於向廣處發展,所以要向深處發展,不能做到廣而博,就要做到精而深。入殮的程序也體現了這種儀式化特徵,每一步每一個動作,都要求精益求精,這不僅是對於逝者和他們家人的尊重,更是對生命的尊重。


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入殮師這個身份便由此而來。電影裡的大悟跟著師傅一步一個儀式,先用酒精拭擦身體,幫逝者換上壽衣,化上漂亮的妝容,最後把逝者移入棺材。電影裡每當大悟工作的時候,導演都刻意配上安靜的音樂甚至沒有任何背景音樂,大悟專注的眼神,流暢的手法,彷彿與躺在跟前的逝者有神一般的交流一樣,他們是相通的,大悟在用自己的方式語言送行逝者。

此前接受我採訪的90後入殮師跟我聊過一件事,他在畢業不久後碰上位車禍而亡的小男孩,整個頭部被車輪子壓過,送過來殯儀館的時候毫不誇張地說整個頭就像一張紙,腦漿全部都沒有了。剛畢業的入殮師接受了這個挑戰,一點一點運用生物原理恢復從前的模樣。男孩父母來接男孩時,趴在棺材前哇的一聲哭出聲音。

入殮師始終專注一件事,為逝者做人世間做後最美好的送行,守護他們有尊嚴地離開。

三、 破除歧視,重新認識

大悟剛入行的時候不敢把工作告知妻子,鄰居知道他的職業之後辱罵他不正經,妻子發現後嫌棄大悟不乾淨吵鬧著回孃家。

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大悟的妻子嫌棄他的工作

做這一行有些不成文的規定:不參加親友的婚壽喜筵,不主動告知別人自己的職業,不遞名片不握手,不對訪客說“你好” 、“再見”、“一路走好”等。

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的觀念雖然慢慢接受人體的逝世與任何邪門歪道無關,但是人們仍然抗拒與死亡有關的職業。涉及到自己的運氣問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入殮師》導演通過細膩的敘事方法,試圖改變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對入殮師的歧視。電影裡,在觀看丈夫給認識的隔壁老奶奶送行時,大悟妻子感動了,也最終體諒到丈夫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

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大悟妻子開始接受入殮師的工作

拿我國來說,在電影播出後,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學院副教授表示一大批學生報讀了該校。

縱然如此,這些人數在我國13億人口裡只能算九牛一毛。我們更需要的是直面屍體,正視入殮師。首先在教育曾層面,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該貫徹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堅持物質觀;其次是國家要加大投資力度扶持這類產業及協助高校培養人才,加大獎勵制度;最後是需要全社會人士理性分析死亡,還可以在民間開展殯儀知識競賽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

入殮師:死亡是一扇門,他們只是守門員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泰戈爾的詩。活著著的時候去努力的綻放,創造生命的意義,這樣到死的時候就無須執著於連連紅塵,自當如秋葉般靜靜的落地歸根.生命就如花起花落,我們沒有錯過燦爛之夏,又何必畏懼靜美之秋,生與死都是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