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传》:雪域高原的绝唱

“有时候,做着梦的时候以为自己在现实中行走,真处于背离常理的现实中时,却每每自问,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这本书是误打误撞买的,本来是要买仓央嘉措的诗集,网购的时候没有看仔细,到手翻开发现是诗传,算是仓央嘉措的个人传记,就这么看下去了,一看就看上了瘾。

以前只知道仓央嘉措写的诗美,却不知他的诗为何这样美,知道他的人生是个悲剧,但不知这悲剧从何而来,总有一种“求而不得”的淡淡忧伤。

1

《仓央嘉措诗传》:雪域高原的绝唱

Photo by Alexander on Unsplash

本书用小说的体裁,把诗歌背后的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情节让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追的仓央嘉措跃然纸上。

不分民族或者体制,权利斗争在政教合一的西藏依然有,身处政治漩涡,一举一动都牵扯着背后无数个政治团体,他是活佛,被藏地人民视为“人中之宝”,也是一个政坛傀儡,空有一颗救世的慈悲心,却什么都做不了,相爱的人也不能在一起,也难怪会写出那样忧伤的诗作。

伫立在噶当基殿窗前,凝望拉萨澄净高远的天空,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的生命,冥冥之中他知道自己属于这里,但真的身处七彩琉璃的宫殿,一切又像是一场梦。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全然不知蕴藏佛教精华的布达拉宫在上演着什么样的血雨腥风。

虽然他是五世达赖的转世,有着和五世达赖一样的悲悯淡然,但政治作为与五世全然不同。五世在世时,积极发展与大清王朝的关系,联合固始汗推翻藏巴汗的噶玛王国,确立格鲁派的政治势力,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但仓央嘉措无法做到这一点,他的家庭一直信奉宁玛派,拥抱美好的爱情与自由,他自小受世俗的熏染,对情爱与自由有着热烈的追求,然而因为转世灵童的身份,他成为了格鲁派的领袖,格鲁派教义要求严格持戒,不能娶妻生子,使仓央嘉措过着一种拧巴的生活。又因桑结嘉措的掌权,仓央嘉措十五岁才坐床,因没有实权在政治上施展不开拳脚,处处受制,悲剧的人生也就此开始。


2

《仓央嘉措诗传》:雪域高原的绝唱

Photo by William Krause on Unsplash

再说桑结嘉措,五世达赖最喜爱的孩子,被传为五世达赖的儿子。五世达赖给予了他足够的爱与信任,在生命走向衰亡之时,把稳定西藏这个重任交给了这个聪慧的孩子,面对强大的蒙古人,活佛圆寂后匿不发丧也许就是最好的办法。桑结嘉措天资聪颖,善于权谋,是政治上的一把好手,牢记五世的期望,开始对蒙古人进行驱逐。

然而这一匿就是十五年。在康熙帝强大威压下,他才不得不让一直被藏匿起来的仓央嘉措坐床,权利的诱惑使这个摄政王不想再交权,他只需要一个干净纯粹的活佛坐在那里,让淳朴虔诚的藏地人民去膜拜就好。他需要这个活佛听话,仓央嘉措向往热烈的爱情,他就私自将他的情人远嫁;仓央嘉措好不容易找到了救世度母,他就毁了度母并砍下他好兄弟的头颅;仓央嘉措想处理政务行使权力,他就在藏桌上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仓央嘉措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就将他囚禁在布达拉宫,虽然一定程度上他保护了仓央嘉措,避免稚嫩的他暴露在那些虎视眈眈的政党前,但他也是导致仓央嘉措一生悲剧的最大因素。

3

《仓央嘉措诗传》:雪域高原的绝唱

Photo by Moodywalk on Unsplash

这本书附上了仓央嘉措一些流传甚广的诗作,提供了稍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并对每首诗歌进行了赏析,语句优美,意境深远,但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翻译版本,如:

“如果今生未曾相见,我们就不会心生相恋。如果今生未曾相知,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思。”

虽然后世对有些诗作是不是仓央嘉措所做存在争议,但这不是我们要研究的范围,我们只需欣赏这些诗句带来的美妙与爱意,感受这个诗人神圣的一生。

关于仓央嘉措最终的结局历来也有不同说法,这本书给了他一个具体的结局,家人没了,恋人没了,从小到大最好的兄弟没了,他带着他的小黄狼,撇下空空如也的尘世,一步一步沉溺于青海湖中。

他留恋尘世的情爱,向往草原的自由,活佛的身份限制住了他的身体,没有禁锢住他的心,抗衡往往造就悲剧,但短短24年的生命,不妨碍他成为雪域高原最受人敬仰的活佛,那些浪漫缱绻的诗歌,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念念不忘。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