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读《此生未完成》,我发现了关于幸福的四个真相

作者:陈雅(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


疫情期间读《此生未完成》,我发现了关于幸福的四个真相

2020年,注定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黑暗的一年之一。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120万,死亡病例超过7万。无数生命的逝去让我们感到,在病毒面前,人类的渺小脆弱和不堪一击。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那些冷冷的数字,曾经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他们是年幼的孩童,是慈爱的父亲,是年迈的祖母……是爱人,是至亲,是朋友……可是突然之间,还没来得及好好与这个世界告别,就这样匆匆地,草率地,没有尊严地走了。


如果常态生活下,我们很少看向自己的内心,去追问"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的一生该怎么度过"这些终极意义的命题。疫情,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契机,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去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疫情是一部巨大的灾难片,更是一部史诗级警示片。它将生命的无常,在众生面前平等地铺陈展示;将人生的终点,提前预演。在这场悲剧里,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忍受着灾难的煎熬。


在这场关于生死的警示教育里,沉痛之余,更重要的是对于生的反思。如果灾难不能让我们警醒,对于在灾难中逝去的人们将是更大的悲剧。


在生死临界点上,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往往有更深刻本质的领悟。疫情期间,我重读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读出了她说的关于幸福人生的四个真相。


疫情期间读《此生未完成》,我发现了关于幸福的四个真相

01衡量人生成就的唯一标准是幸福感


幸福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说不出答案。


大部分人,年轻时懵懵懂懂,要么茫茫然跟着大部队往前挤;要么春风得意,马不停蹄,恨不得一夜直捣黄龙;只有经历了人间沧桑,世事沉浮,接近暮年,才可能放慢脚步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于娟说:"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让人费心,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我曾经以为幸福一定要飞到云端才能得到。一剑在手快意恩仇,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的踏实、坦然、温暖的幸福。""最真实的活着,拥有最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体味着最真实最质朴的来自内心的温软。"


于娟用残酷的生命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了生命,没有了健康,其他一切都是奢谈。如果可以,她愿意用任何代价来换取陪伴孩子长大的时间,哪怕多一天,多几分钟。在生命接近最后一刻的时候她才看清,真实地活着,那些最单纯简单的亲情、友情、爱情,扎扎实实的情谊,才是最珍贵,最让人不舍的。


幸福不是豪车大房亿万财富,不是身份高贵权力特殊,更不是众星捧月自我优越。当我们一点一点舍弃,才发现关乎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最本质意义的那些东西才是幸福的源泉。


被迫隔离的日子,我们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欣赏温暖的朝阳与落日,惊叹大自然的瑰丽雄奇;

我们喟叹这场悲剧带来的生命的无常,同时又庆幸自己的幸运,感恩身边的人都在,就好;

我们为前线防控人员的无畏与奉献而感动,为疫情期间发生的无数感人故事而落泪,感叹人性的质朴与光辉;也为人类环境得到短暂的改善,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心生憧憬。


我们原以为,实现幸福需要很多外在物质的支撑,但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的物质也可以活的很好。简单的生活让我们重新发现那些遗失的美好。


幸福真正的颜色从来不是华丽的,反而是最朴实的,因为那才是生命的本色!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美国因疫情形势严峻,以发放绿卡吸引全球医护人员赴美参加抗疫。一名护士打电话给妈妈,还没等话讲完,妈妈直接来了一句:"我跟你说,你想都不要想,连想都不行。"这位妈妈的回复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美国当前感染人数全球第一,医疗物资紧缺,许多人在确实无法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罢工。这个时候去美国,被感染的风险无法预料。当母亲的才不管什么绿卡不绿卡,她只要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


想起前两天和妈妈通电话,她说羡慕邻居的女儿能陪在身边,真的好羡慕,言语间带着心酸无奈。想想自己因为种种原因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父母渐渐上了年纪,有个病痛也无法陪在身边,深感愧疚和遗憾。


做父母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付出。为了让孩子们心无旁骛去追求梦想,成就幸福,父母总是竭尽所能帮助子女,甚至"懂事"地竭力掩饰自己的孤单和思念。想到这里,不禁鼻头发酸。


我们原以为功成名就才能让所爱的人幸福,其实爱我们的人需要的真的不多。父母最在乎的不是子女有多大成就,只希望孩子们平安健康,常回家看看而已啊。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说道:衡量人生成就的唯一标准是幸福感,它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声望、金钱、权力地位只不过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而已。


现实的可悲在于许多人执着于世俗的目标,错把手段当目的。他们或费尽心力到达山巅,但快乐转瞬即逝,又匆忙去追求下一个目标;或者在欲望之海里迷失自己,被欲望所控制,走上歧途。


幸福是内心的感动、充盈、安宁、踏实。


如果你对幸福不幸福有疑问,问问自己的心。关于幸福的答案,不在外面,就在自己心中。


02不要让你爱的人等太久,不要把最疼你的人弄丢了


人生最大的错觉就是认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很多事可以留到以后慢慢做。我们总是奋力于创造更好的未来,夺取更卓越的成就,而忽略了对身边人给予爱和陪伴。我们说等有钱了再带爱人去旅游,等有时间了再陪父母,等忙完这个项目再陪伴孩子。可是等着等着,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疫情期间读《此生未完成》,我发现了关于幸福的四个真相

于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等到为时已晚的时候才思考人一生该怎么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疫情中,很多人失去了亲人,面对淬不及防的打击,我们无力招架。疾病、意外、灾难和明天,真的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武汉女孩倩倩的妈妈在疫情中不幸病逝,倩倩在接受凤凰新闻的采访中说道:"以前不觉得妈妈在有什么,但当我再也得不到了,感觉就像在黑暗的寒夜里,突然被撤去裹身的棉被,暴露在无尽的暴风雪里。"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无尽的遗憾与痛。


我们以为有的是时间,只不过是父母在我们与死神之间隔起了一堵墙,我们没有直接面对死亡。而父母是直接看到尽头的人,所以他们总是催,想看到那些未完成的事尽快完成。父母恩似海深。趁为时不晚,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你的爱意吧。


爱一个人一定要及时。


莫言讲过他同学的一个故事,同学的太太去世,同学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条丝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太太一直舍不得用,认为价格高昂,要等到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结果直到去世都没有机会戴上它。莫言的同学感慨万分,他说"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莫言每次想起他同学的话,就会放下手边的杂事,去做一些之前想做却没做的"小事",比如带妻子出去吃一顿大餐,比如安安静静地看书喝一杯下午茶……


死去元知万事空。


"如果亲人健在,有什么都给他们吧,有什么话都告诉他们吧。不要让他们觉得,他们不配拥有这一切。"


不要等到此生未完成,空悲切。


03幸福要着眼于长远,做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益的事

真正的幸福要着眼长远。


于娟说:"有些事情,电影也好,BBS也好,K歌也好,想想无非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真心希望我的朋友们,相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古话。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


真正的幸福不是感官快乐。山珍海味不过满足口腹之欲,尝试野味更是愚蠢,"孔雀如果比鸡肉好吃,那现在的鸡就是孔雀。"


太轻易获得的快乐总是短暂易逝,庸俗空虚,真正的幸福是细水长流的,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获得。


善良、质朴、勤奋、节制……这些美好的字眼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埋藏着种子,只要轻轻触动就会引起共鸣,发芽生长。


疫情中,我们看到一群最可爱的人。陈薇院士、张文宏医生、李兰娟院士,终南山院士,他们投身于自己热衷的事业,勤勤恳恳,在专业领域深耕,耐得住清贫寂寞,甘坐冷板凳,几十年磨一剑。


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他们勇敢地冲向第一线。封城隔离,"四抗二平衡"方案救治重症患者,成功研制出第一支重组新冠疫苗……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实力力挽狂澜,拯救万千民众于水火。


92岁的敖忠芳医生,在疫情爆发后,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她说"作为医生来讲,这个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是死得其所,我自己愿意来的,我自己承担这一切!"


不计其数的医护人员,勇敢无畏地奔赴战场,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践行着责任和担当。他们,在最危难的时刻用无畏与坚守为我们搭建了灾难中的庇护所!


他们虽然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豪车豪房,却比富豪更幸福,因为他们精神的家园花香满溢,他们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人生散发璀璨的光芒。

短暂的感官快乐不能带来幸福,只有踏踏实实的耕耘,才能收获最丰厚最深沉的幸福。当我们追逐明星的琐事,跟随一个又一个风口,满足于新鲜和浅尝辄止,最终换来的是扭曲的认知和虚空的灵魂。


"生命中所有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更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选一座你真正在乎的山峰,慢慢向上攀登。幸福来的晚一点也没有关系,因为那对你而言意义非凡,值得你用一生去追求。

疫情期间读《此生未完成》,我发现了关于幸福的四个真相

04幸福是在磨难和困顿中选择勇敢


当今社会人们压力山大,就连孩子得抑郁症和自杀的也越来越多。


然而,人生的真相就是悲欣交集。无常和挫折就是生命的常态。


学会如何与磨难共处,思考并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进而超越这份磨难,才是每个人这辈子最难也最值得修习的功课!


当磨难来临的时候要勇于做一个为生命而战的斗士。于娟就是这样一个斗士。


她说"死是最容易的,却会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和挣扎过。"


"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的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的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与之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不能放弃。我想做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只此一点,无论任何地步,我都选择自己走,哪怕万劫不复的痛!"


经历了十四次化疗,经历了蚀骨的疼痛,经历了庸医误治给身体造成的摧毁性伤害,她依然顽强地抗争着。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拼尽全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说她写的文字哪怕有一个人看到得到警醒也是好的。她用手中的笔,把对生命的思考传播给世人,把对癌症的认识与众人分享。她用孱弱的病体,将致人死亡的庸医告上法庭,只为让正义得到伸张,让人性的阴暗在阳光下受到鞭挞。


这份勇敢,令人动容。


电影《美丽人生》也讲述了一个浩劫之下的动人故事。父亲圭多为保护儿子免遭纳粹的迫害,用谎言将人间炼狱般的集中营生活,编织成儿子乔舒亚的冒险之旅。在充斥着残酷、孤独、恐惧的生死游戏里,小心而乐观地制造着生命的热情与爱的温情。即使面临最后的枪决,圭多也要踢着正步,带着笑容,昂首阔步地走向死亡。乔舒亚在爸爸的保护下,得以幸存,最终与妈妈相聚,也得到了游戏中的"大奖"——坦克。


于娟最终还是没有逃离癌症的魔掌,圭多也无法和儿子团聚。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面对命运顽强不屈的精神,就像最耀眼的星辰划过天际,永远闪光,鼓舞着人们。


疫情让我们看到人类的脆弱和渺小,也让我们见证了人类的勇气、果敢和担当。

正是大家众志成城,抱持必胜的信念,勇敢地与病毒抗争,我国才阶段性打赢了这场无声的战役!


"凡杀不死你的,必使你强大!"


用怎样的心态去应对挑战,将决定人生的高度,也是人性之光最闪耀最动人之处。


生命可贵。即使在最难的时刻,都不能丧失克服苦难的勇气和坚定生活的信念。再难,我们会像于娟或者圭多那么难吗?会像疫情中生命危在旦夕的人那么难吗?


面对挫折,出路只在我们自己手里!


认真地打好手中的人生之牌,哪怕这牌再烂,也不要轻易弃局。坚持下去,才有希望。哪怕这个希望看起来无比渺茫,也不要自己先掐灭希望的火星。就是这微光,有一天会变成燎原之火,打开崭新的天地。


所以,

无论生活多么残酷,

只有敢于挑战的决心才能帮你走出低谷。有这份心就成功了一半,最怕倒下去从此不能起来。


做一个勇敢的,大写的,站立的人!这才是人性之光!


疫情期间读《此生未完成》,我发现了关于幸福的四个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